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碎璅的意思、碎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碎璅的解釋

(1).煩瑣雜亂。 唐 劉知幾 《史通·二體》:“必情有所恡,不加刊削,則 漢 氏之志傳百卷,併列於十二紀中,将恐碎璅多蕪,闌單失力者矣。”

(2).細小雜亂。 宋 黃庭堅 《演雅》詩:“春蛙夏蜩更嘈雜,土蚓壁蟫何碎瑣。” 清 黃景仁 《夜過黑山宿澗溪》詩:“撲額崖奔崩,仇足石碎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碎璅的漢語詞典釋義

碎璅(suì zǎo)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碎”與“璅”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瑣碎、細碎無用的事物。以下從字形、字義、文獻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碎(suì)

    • 本義:物體破裂成零片。《說文解字》:“碎,䫉也。從石,卒聲。”指石材、玉器等破裂後的殘片。
    • 引申義:瑣細、繁雜。如《後漢書·劉毅傳》:“不宜累以碎務。”
  2. 璅(zǎo)

    • 本義:似玉的美石。《說文解字》:“璅,石之似玉者。”
    • 假借義:通“瑣”,指細碎、微末。《廣雅·釋诂》:“璅,小也。”

合成詞“碎璅”:強調事物如碎玉殘石般零散無用,形容瑣碎繁雜、無價值的内容或事務。


二、文獻用例與權威釋義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碎璅”同“碎瑣”,指瑣碎細小之事。

    文獻例證:

    • 明代張岱《陶庵夢憶》:“摒擋碎璅,終不能成。”
    • 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終日營營于碎璅,失其本心。”
  2. 《辭源》補充:

    古文中“璅”常與“瑣”通用,如《晉書·劉頌傳》:“非有碎璅之能。”指微不足道的才能。


三、語義演變與當代應用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
  3.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碎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資料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煩瑣雜亂
    指事物繁雜無序的狀态。例如唐代劉知幾《史通·二體》中提到史書編纂若不加删減,會導緻内容“碎璅多蕪”,即冗雜混亂。

  2. 細小雜亂
    亦作“碎瑣”,形容事物零碎、細碎。宋代黃庭堅《演雅》詩中用“碎瑣”描述蚯蚓、壁蟫等微小生物的雜亂狀态。


二、發音與字形


三、用法與例句

  1. 文獻用例

    • 唐代史學家批評冗雜史書:“将恐碎璅多蕪,闌單失力。”
    • 清代黃景仁描寫山石:“仇足石碎瑣。”
  2. 現代語境
    多用于形容瑣碎事務或雜亂細節,如:“日常碎璅常令人疲憊。”


四、注意點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史通》《演雅》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頒鬓頒馬不在乎馳芳敕文出謀獻策厝頓打鷄窩達業訂稽冬麥躲匿防忌燔肉沸郁風茄鳳紙光備關系戶瑰儒化行揮抹見跋堅額健舌勦絶兒金蓮步計獻郡馬控弦來客勞民費財鍊氣練真龍骥爐甘石論谏輪佥篾如溟色漂蓬斷梗仆大夫牽蔽晴煖軀榦深一衰麤疏韻套管亭壁彤幢屯阨拓都脫活外屏僞造文癡五彪無所住械緻席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