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矜惰的意思、矜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矜惰的解釋

傲慢怠忽。《周書·窦毅傳》:“雖任兼出入,未嘗有矜惰之容,時人以此稱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矜惰”為古漢語中的生僻組合詞,其含義需從單字本義及文獻用例綜合分析。

一、字形釋義

  1. 《漢語大詞典》釋“矜”有三類核心含義:

    • 音jīn,指自尊自重,如《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争”;
    • 音guān,通“鳏”,指喪妻者(如《禮記·王制》“矜寡孤獨”);
    • 音qín,指矛柄(如《史記·主父偃傳》“起窮巷,奮棘矜”)。
  2. 《說文解字》釋“惰”為“不敬也”,《廣韻》注“徒卧切”,本義指懶散懈怠,如《尚書·益稷》“股肱惰哉”。

二、組合釋義

“矜惰”未見于權威辭書,推測為古文獻中的臨時組合詞。根據構詞法可能包含兩種解讀:

  1. 并列結構

    “矜(自傲)”與“惰(怠惰)”并列,形容既傲慢又懈怠的狀态,類似《韓非子·顯學》中“侈而惰者貧”的批判語境。

  2. 偏正結構

    “矜”修飾“惰”,特指因自恃身份而産生的怠惰,如《貞觀政要》載魏徵谏言“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中隱含的關聯性。

三、文獻佐證

清代汪琬《鈍翁續稿》有“矜惰相半,終難振拔”之句,此處“矜惰”作并列動詞,指“自驕且怠惰”的行為狀态。

(文獻來源:1.《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版;2.《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3.《貞觀政要譯注》中華書局2009版;4.《鈍翁續稿》清刻本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矜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傲慢怠忽,常用于形容态度傲慢且行事懈怠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例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形容人的态度或行為,如批評他人“面露矜惰之色”,或自省“戒除矜惰之心”。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周書》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無所成不人道騁教饎爨膽小鬼颠顔端飾蕃舶方挺風傳佛草符檄俯允跟踵公厘宮闼瑰豔豪強豪言壯語阖闾橫斷合用膠杯郊竟機遘饑枯矜才進戍極深研幾機熟讵可空心牆樂境淩藉理屈詞窮謾語梅潤難戹泥塘尼行歐洲聯盟條約濆泉七八秦鏡窮而後工其外日怪摻袂沈嘿實女瘦筇水漫金山隧風屠爛外地人微婉戊戌變法無住邪馬台國挾山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