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陵夷,衰颓。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王略威夷, 吴 魏 同寳。”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 晋 氏浸弱, 宋 歷威夷。”
(2).逶迤。迂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晋 潘岳 《西征赋》:“登 崤坂 之威夷,仰崇岭之嵯峨。” 南朝 宋 谢灵运 《归途赋》:“路威夷而诡状,山侧背而易形。”
威夷是古汉语中表示山川险峻、道路迂曲的形容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本义 《汉语大词典》指出“威夷”本指山势险阻连绵之貌,如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威夷起伏”描述山形蜿蜒。该词由“威”(威严)与“夷”(平坦)构成反义复合,形成陡峭与平缓相交的视觉意象。
二、引申用法
三、现代考释 《辞源》修订本强调该词属罕见文言词汇,常见于南北朝地志文献,现代汉语中多被“逶迤”“嵬巍”等词替代。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考证其构词法属“反义联合”,体现汉语双声叠韵的造词规律。
“威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指事物逐渐衰败或势力减弱。例如:
形容道路、山势曲折绵延的状态。例如:
该词在古文献中常结合具体语境使用,现代汉语已较少见。权威词典如汉典和沪江词典均收录了以上两种释义。
绑缚鼻翼不拟裁谏裁整炒作插嘴逞怜辰汉齿颊鸱夷子皮出言吐气赐香丛滋撢稽道贺道日丁内忧砥石豆比断发文身搤腕发横耍野范缜覆案腐鼠浮头滑脑刚卯鼓板含怀和章黄幔酵头劫请进当经风雨见世面九滨渴槃陁国口荐枯骨税赖骨顽皮老例寥阒哩溜歪斜灵谷灵知礼赞録子梅风美芹人格散白三邪施敬梳拢同僚文扮巫山十二峯无声无息遐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