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粗挾細的意思、拿粗挾細的詳細解釋
拿粗挾細的解釋
尋事生非;挑剔冒犯。 元 鄭庭玉 《後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挾細踏狗尾的但風聞,這東西一半兒停将一半兒分。” 元 無名氏 《陳州粜米》楔子:“俺兩個全仗俺父親的虎威,拿粗挾細,揣歪捏怪,幫閒鑽懶,放刁撒潑,那一個不知我的名兒。”
詞語分解
- 拿的解釋 拿 á 用手取,握在手裡:拿筆。拿槍。 掌握,把握:拿主意。拿權。拿手。 挾(?)制:拿捏(故意刁難人,要挾人)。拿大(自以為比别人強,看不起人,擺架子)。 侵蝕,侵害:讓藥水拿白了。 逮捕,捉:拿獲
- 細的解釋 細 (細) ì 顆粒小的,與“粗”相對:細沙。細面。細屑。 長條東西直徑小的:細線。細絲。細眉。細水長流。 精緻的:細瓷。細布。細工。細活兒。 聲音小:嗓音細。 周密詳盡:仔細。精細。細緻。細密。細目
網絡擴展解釋
“拿粗挾細”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ná cū xié xì,其核心含義是故意尋釁滋事、挑剔冒犯,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字面指“用粗大的東西夾住細小的東西”,比喻故意找茬、以強欺弱。部分解釋也延伸為“利用優勢地位欺壓弱小”(如)。
- 行為表現:常用來形容無事生非、刻意制造矛盾的行為,例如故意挑剔細節或借故生事。
出處與用法
-
文學出處:
- 出自元代戲曲《陳州粜米》楔子:“俺兩個全仗俺父親的虎威,拿粗挾細,揣歪捏怪,那一個不知我的名兒?”
- 另一出處為鄭廷玉《後庭花》:“若有那拿粗挾細踏狗尾的但風聞,這東西一半兒停将一半兒分。”
-
語法結構:
- 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如:“此人慣會拿粗挾細,需多加提防。”
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惹是生非、尋釁滋事、挑三揀四。
- 易混成語:
- 挾細拿粗(xié xì ná cū):強調“用小事掩蓋大事”(如),與“拿粗挾細”含義不同。
應用場景
- 日常語境:多用于批評他人無理取鬧或仗勢欺人,如:“他總拿粗挾細,故意為難下屬。”
- 文學創作:可刻畫反派角色性格,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權威補充
- 感情色彩:明确為貶義,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
- 語法提示: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中性或褒義表達。
如果需要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或例句,可參考《陳州粜米》《後庭花》等元代戲曲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拿粗挾細的意思
“拿粗挾細”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用粗暴的手段控制、壓迫、欺負弱者,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說文解字》中将“拿”字歸于手部,“粗”字歸于米部,而“挾”字歸于手部。按照筆畫數計算,其中“拿”字有5畫,“粗”字有12畫,“挾”字有9畫。
來源
“拿粗挾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封神演義》這部古代小說中。在小說中,武則天用“拿粗挾細”的手段來控制許多妃子,以保持自己的權力。
繁體
繁體字中,“拿粗挾細”可以寫成“拿粗挾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其中“粗”字的古代寫法中,米下方的一點是實心的。
例句
他總是用拿粗挾細的方式對待下屬,這樣的做法不可取。
組詞
拿拿手、拿來、挾帶、挾持、粗心、細膩
近義詞
欺弱者、壓制、欺淩
反義詞
公平待人、溫和對待、公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