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意思、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解釋

比喻人的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樣。 元 無名氏 《冤家債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巴金 《春》十:“這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一個具有深刻警示意義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析:

一、出處與演變

  1. 古籍溯源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山海經·海内南經》記載的“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以及戰國屈原《天問》中“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元代雜劇《冤家債主》首次将其提煉為“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2. 俗語演變
    從“巴蛇吞象”的神話意象逐漸演變為民間勸世俗語,核心始終圍繞“貪欲無度”的批判()。


二、核心含義

  1. 字面比喻
    用蛇妄圖吞食大象的誇張場景,形容人貪婪到不自量力的程度()。

  2. 深層寓意
    警示人們克制欲望,知足常樂。若放縱貪念,輕則招緻災禍(如寓言中蛇吞人),重則如《天問》所言“厥大何如”般引發對人性本質的反思()。


三、經典寓言解析

據民間故事記載():


四、延伸解讀

  1. 版本差異
    部分記載将“象”寫作“相”,暗喻對權位的貪求()。
  2. 現代啟示
    心理學角度認為,該成語映射人類普遍存在的“需求層級攀升”現象,提醒在物質社會中保持理性邊界()。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古籍原文或地域性傳說變體,可參考《山海經》注釋本及地方民俗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一個成語,表示人心貪得無厭,欲望無止境。常用來形容貪婪、貪欲不滿足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拆分部首是「人」「心」「蛇」「象」,筆畫分别為「2」「4」「11」「12」。

來源

這個成語來源于《莊子·天下篇》。莊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哲學家,他的作品收錄在《莊子》這本書中。這個成語原本的意思是,心胸狹隘的人會不滿足于小得微不足道的利益,而追求更大的私利。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成語的意義逐漸發展成了指代貪欲無止境的人。

繁體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繁體字為「人心不足蛇吞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蛇」字的上方是「虍」字,表示這是一種遊動的動物;「象」字則由「⿰豕⿻厶冂⿰幾⿻⺌幺」組成,象形地描繪了大象的形狀。

例句

1. 他的貪婪讓人看清了他真實的一面,人心不足蛇吞象。

2. 這個人一味地追求利益,就像是蛇吞象一般,永遠滿足不了。

組詞

1. 人心:指人的心思、意念。

2. 蛇吞:指蛇以整個獵物為食。

3. 象征:作為符號或象征表示。

近義詞

近義詞有「不知足」、「貪得無厭」。

反義詞

反義詞有「知足常樂」、「滿足知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