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可的意思、未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可的解釋

[cannot] 不可

詳細解釋

(1).不可。《左傳·莊公十年》:“公将鼓之, 劌 曰:‘未可。’ 齊 人三鼓, 劌 曰:‘可矣。’”《後漢書·荀彧傳》:“若一旦生變,天下未可圖也。” 唐 杜甫 《劍門》詩:“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然神道設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未可繩以妄語戒也。” 魯迅 《南腔北調集·<自選集>自序》:“民族主義的文學家在今年的一種小報上說‘ 魯迅 多疑’,是不錯的,我正在疑心這批人們也并非真的民族主義文學者,變化正未可限量呢。”

(2).未必可以。《論語·子罕》:“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 何晏 集解:“適,之也。雖學,或得異端,未必能之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未可”是現代漢語中表否定判斷的複合副詞,其核心語義為“不能”或“不可”,在具體語境中呈現三層遞進含義:

一、基礎否定義 指對某種行為或判斷的客觀否定,常見于陳述句。如“此計未可行”即表達對計策可行性的否定。該用法可追溯至先秦典籍,《論語·子罕》載“未可與權”即屬此類。

二、推理論斷義 在論證語境中表達基于現有條件的邏輯否定,強調結論的不可推導性。如“單憑表象未可斷言真相”,該用法在唐宋論說文中已趨成熟。

三、條件限制義 通過否定當前狀态暗示未來可能性,構成“未可……但……”的轉折結構。如“方案未可施行,但值得深入研讨”,這種動态否定在明清白話小說中廣泛使用。

語法功能上,“未可”具備雙重屬性:作狀語時修飾動詞(未可輕視);獨立使用時構成謂語(此事未可)。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體,在公文、學術論文等正式場合出現頻率較高。

參考文獻:

  1. 《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修訂版)
  3. 《古代漢語虛詞通釋》(中華書局,2018)

網絡擴展解釋

“未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多用于書面語境,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未可”讀作wèi kě,核心含義是“不可”或“不能肯定”,表達對某種行為或狀态的否定或不确定性。


二、具體解釋

  1. 表示“不可”
    多用于否定某種行為或判斷,強調客觀上的不允許或主觀上的不認可。

    • 例1:《左傳》中“公将鼓之,劌曰:‘未可。’”(此時不能行動)。
    • 例2:杜甫《劍門》詩:“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形容難以對抗)。
  2. 表示“未必可以”
    側重表達可能性或可行性存疑,帶有推測語氣。

    • 例1:《論語·子罕》:“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能一起學習,未必能共同追求道義)。
    • 例2:現代造句如“此事未可急于求成”(暗示需謹慎)。

三、用法特點


四、與近義詞對比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現代延伸含義,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捱捱兒笆筐八面威風北戴河崩角邊甲婢子才疏計拙纏繳春年春畦大計小用黨士大散關颠窨都野頓瞌睡發麻伏鸾绀蝶格崩公南古佛歸運衮然珩黻皓壁闳衍華誣活鬼奸愬吉诃德金祗舉桉巨細冷丁丁領事裁判權龍節落地燈米黃色米賊抛車旆旆偏分頭僻固潛水艇清揚弱電三襕貼裡山居秋暝神乎其神審量首職數學瓦舍威光無形中下插定消廢協心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