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甲的意思、邊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甲的解釋

代稱邊境戰亂。 唐玄宗 《封李過折北平郡王制》:“使鳥竄之衆,復為戎人,鷹揚之師,且息邊甲。” 唐 張九齡 《敕幽州節度張守珪書》:“委卿良圖,用息邊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邊甲(biān ji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軍事術語,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邊疆地區的戍守軍隊或駐防士兵。其中“邊”指邊境、邊疆,“甲”在古代指铠甲或披甲的士兵,引申為武裝軍事單位。該詞多見于明清史料,特指駐紮在邊境要塞的衛所兵或屯田兵。例如明代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在九邊重鎮部署的衛所軍士即稱“邊甲”。

二、引申含義

  1. 軍事編制單位

    明代衛所制中,“邊甲”與“屯甲”相對,前者專司戍邊作戰,後者負責屯田生産,共同構成邊疆防禦體系。如《明史·兵志》載:“邊甲守城,屯甲種糧。”

  2. 邊疆防禦體系代稱

    廣義上可指代整個邊境防務系統,包括關隘、烽燧及駐軍。清代文獻中偶見沿用,如描述東北柳條邊戍卒時稱“邊甲”。

三、使用場景

該詞屬曆史軍事用語,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僅見于研究古代軍事制度或邊疆史的文獻中。例如:

“嘉靖年間,薊鎮邊甲缺額過半,防禦空虛。”(《中國軍事通史·明代卷》)


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邊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邊甲(biān jiǎ)主要指代邊境戰亂,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邊疆地區的軍事沖突或動蕩局勢。

二、詳細解釋

  1. 曆史背景
    該詞源于唐代,常見于官方文書或詩歌中。例如:

    • 唐玄宗《封李過折北平郡王制》提到“且息邊甲”,意為平息邊疆戰亂。
    • 張九齡《敕幽州節度張守珪書》中“用息邊甲”也指通過策略安定邊境。
  2. 字義拆分

    • 邊:指兩國交界處或邊緣地帶(如“邊境”“邊界”)。
    • 甲:古代兵士的護身裝備,引申為軍事沖突或武裝力量。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代史書或《全唐文》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保民官背城一戰奔月髀髋波光鱗鱗采蘋滄滄參考資料馳懇沖操沖鬯沖雲破霧川歸翠麟村戶釣闼斷滅空風驪風龍陣風羊父宗格孽果藕雇用寒氣黃神假塟節署積粟朘刻崛郁老成練達龍窠石龍章秀骨魯室滿話梅飇摸索廿四堆歐越缥色蘋果籃子靜物畫籤收竊竊切切私語窮寇勿迫起繇叡略三府傘頭膳部陶陶天寶君貼體頭錢王誅宛若圍裙握鏡五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