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绀蝶的意思、绀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绀蝶的解釋

亦稱“ 紺幡 ”。昆蟲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紺蝶,一名蜻蛉。似蜻蛉而色玄紺。 遼東 人呼為紺幡……好以七月羣飛暗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绀蝶"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典籍記載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绀"(gàn)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帛深青揚赤色",指深青中透紅的絲織物顔色。《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天青色,一種深青帶紅的顔色",常見于古代織物和器物名稱,如绀帛、绀琉璃等。"蝶"即鱗翅目昆蟲的統稱,特指晝行性蝶類。

二、文獻中的使用 《爾雅·釋天》記載"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其中玄色即包含绀色範疇。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提及蝴蝶時,曾以顔色分類描述"大蝶玄绀,小蝶金碧",此處"绀蝶"可理解為具有深青泛赤光澤的大型蝶類。

三、生物特征佐證 現代昆蟲學研究顯示,蛱蝶科中的部分品種如大紫蛱蝶(Sasakia charonda),其雄性翅面在特定光線下會呈現深青泛紫的金屬光澤,符合古籍中對"绀"色的描述特征。這類具有結構性色素的蝶種,可能構成"绀蝶"一詞的實物參照。

網絡擴展解釋

“绀蝶”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作為昆蟲名稱(主要含義)

  1. 基本定義
    绀蝶是一種昆蟲,别名“绀幡”,最早記載于晉代崔豹的《古今注·魚蟲》。其外形類似蜻蛉(蜻蜓的别稱),顔色為深藍帶紅(玄绀),常于農曆七月成群飛舞,遮蔽天空。

  2. 詞源與發音

    • 拼音:gàn dié
    • 結構:“绀”指深藍帶紅的顔色,“蝶”即蝴蝶,但此處實際指代類似蜻蜓的昆蟲。

二、作為成語的争議解釋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提到“绀蝶”可形容人或事物的美麗高貴。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植,需謹慎使用。

三、綜合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拜擢捕取吧咂曹屬舂谷點名鞮譯象寄地着惇物發神經分頭服煉宮箫桂醑寒釭洪大滑鈎黃梅雨花神會水狐疝胡說亂道價目減息監學汲汲皇皇九華菊掬蹙覺寝浚渫快書寬肅量抹練祭籬喧盧獦禡纛賣友慢要摩爾濃度木母撚梢子齧臂之好頗類裒沓求馬唐肆祛除認爲聲兵殊方絕域殊鄰庶人私充絲桐泰山若厲梯梁通變達權晩悟文匣犀角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