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市。 宋 吳自牧 《夢粱錄·瓦舍》:“瓦舍者,謂其‘來時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城内外剏立瓦舍,招集妓樂,以為軍卒暇日娛戲之地。”《水浒傳》第一一○回:“ 燕青 慌忙攔道:‘ 李大哥 你怎地好闖!勾欄瓦舍,如何使得大驚小怪。’” 魯迅 《墳·宋民間之所謂小說及其後來》:“﹝ 臨安 ﹞瓦舍的技藝人也多有,其主意大約是在于磨煉技術的。”
“瓦舍”是宋元時期城市中的綜合性娛樂場所,具有以下特點:
定義與别稱 瓦舍又稱“瓦子”“瓦市”或“瓦肆”,是宋元大城市中固定的商業性遊藝區。其名稱源于“來時瓦合,去時瓦解”的易聚易散特性。
結構與設施 内部以“勾欄”為核心,即用欄杆圍成的演出棚,部分勾欄可容納數千人。此外還設有酒肆、茶坊、食店、商鋪等,形成複合型娛樂消費空間。
功能與活動 作為市民娛樂中心,每日上演雜劇、歌舞、說書、雜技、魔術等表演,同時兼具商品交易功能,如賣藥、占卦、估衣等。
文化意義 瓦舍勾欄的興盛推動了宋元民間藝術發展,成為戲劇史重要現象,反映了當時市民文化的繁榮。
文學記載 《夢粱錄》《水浒傳》等文獻均有相關描述,如《夢粱錄》記載其“招集妓樂,為軍卒暇日娛戲之地”。
需注意,不同文獻對“瓦舍”的釋義側重略有差異,建議通過《夢粱錄》《東京夢華錄》等宋代典籍獲取更完整的曆史細節。
瓦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以瓦為蓋的房屋,也可以指簡陋的房舍。
瓦舍的拆分部首是瓦和舍,其中瓦是瓦片的意思,舍是指住房。瓦的拼音是wǎ,舍的拼音是shè。
瓦舍的總筆畫數是12畫,其中瓦的筆畫數為5畫,舍的筆畫數為7畫。
瓦舍的來源比較明确,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建築文化。瓦作為傳統建築材料之一,常常被用于建造房屋的蓋頂。舍一詞表示房屋或居住的地方。因此,瓦舍指的就是以瓦為蓋的房屋。
瓦舍的繁體字形為「瓦捨」。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瓦舍使用的是古字形,形狀稍有不同。瓦的舊字形為「靹」,而舍的舊字形為「戍」。
1. 這座瓦舍雖然簡陋,但是溫暖舒適。
2. 村子裡的瓦舍都是用黃泥和瓦片搭建而成。
組詞:瓦屋、瓦房、瓦楞、瓦礫、舍宅、舍本逐末。
近義詞:屋舍、房舍、房屋。
反義詞:豪宅、府邸、别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