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過細故”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ēi guò xì gù,主要用于書面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微小的過失或細微的差錯,強調事情的不嚴重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成語詞典。
微過細故,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它的意思是指微小的過失或小錯,也可以用來形容無關緊要的事情。
我們來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微:由“彳”和“隹”兩個部首構成,總共有3畫。
過:由“辶”和“餘”兩個部首構成,總共有6畫。
細:由“纟”和“田”兩個部首構成,總共有6畫。
故:由“故”本身構成,總共有8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孟子·盡心》一章,其中有一句話:“微過細故雖有,歸于于樸。”這句話意思是說,即便是微小的過失或小錯,也能通過勤儉樸素來解決。
繁體字的“微過細故”為「微過細故」。
根據古代字形演變,古時候漢字寫作「微過細故」。其中,“過”字在古文中是使用“違”字表示,即「微違細故」。
1. 他對微過細故很敏感,總是注意到别人疏忽的地方。
2. 這樣的事情隻是微過細故,不必放在心上。
3. 老師總是關心學生的微過細故,希望他們能不斷進步。
組詞:微笑、過失、細節、故意
近義詞:小錯、輕微過失
反義詞:大事、重大失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