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位仁人。指 殷 末之 微子 、 箕子 、 比幹 。《論語·微子》:“ 微子 去之, 箕子 為之奴, 比幹 諫而死。 孔子 曰:‘ 殷 有三仁焉。’”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三仁去國,五曜入房。” 宋 王安石 《推命對》:“ 桀 紂 之世, 飛廉 進而三仁退,是天人之道悖也。” 明 蔡汝柟 《創建大復何先生祠記》:“故 比幹 剖心, 箕子 不以演疇貶節; 季路 結纓, 遊夏 不以文章損譽;三仁四科,其緻一也。”
“三仁”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指殷商末期的三位賢臣:微子、箕子、比幹。
指清代名方三仁湯中的三味藥材:
個别資料将“三仁”引申為具備仁義、仁慈、仁愛三重品德的人,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領域(如曆史、中醫)的細節,可進一步說明。
《三仁》是一個具有深刻内涵的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擁有高尚的品德和仁慈的心。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儒家經典《大學》中的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身正其家齊其家正其國治其國正其天下平。”其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指《三仁》。
《三仁》的拆分部首是與人相關的“亻”字旁。根據這個部首,可以找到與三仁相關的其他詞義相識的詞語。《三仁》一詞的筆畫為5畫。
《三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儒家學說中的仁德思想。儒家強調個人修身養性,以求成為有道德、有品德的人,同時也追求家庭和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人們常常使用《三仁》這個詞來形容這種理念。
《三仁》的繁體字為「三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以找到一些與《三仁》類似的詞語,例如「三人」和「耶仁」。這些詞語也都與人的品德和仁慈有關。
1. 他具備了天資聰穎、溫文爾雅、謙和有禮的《三仁》。
2. 母親的慈愛和奉獻精神展現出了真正的《三仁》。
可以根據《三仁》進行組詞,例如:五仁糖、百仁宴、仁德之道。
與《三仁》相近義的詞語有:仁德、孝悌、仁心。
與《三仁》反義的詞語有:心狠手辣、冷漠無情、自私自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