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挑三撥四的意思、挑三撥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挑三撥四的解釋

見“ 挑三豁四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挑三撥四”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iāo sān bō sì,屬于貶義詞,主要用于描述挑撥是非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指通過言語或行為故意制造矛盾、挑撥他人關系,使原本和諧的人際關系産生嫌隙。其核心含義與“挑三豁四”一緻,可視為後者的變體表達。

出處與用法

  1. 經典出處:
    出自周立波的小說《山鄉巨變》:“這家夥在挑三撥四,我去闖破她不呢?”。這句話通過角色對話展現了成語的實際應用場景。
  2. 語法功能:
    通常作謂語、定語或賓語,多用于口語表達。
  3. 近義成語:
    如“搬弄是非”“煽風點火”等,均含故意制造矛盾的意味。

使用示例

注意事項

  1.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成語有“猶豫不決”的引申義,但這一解釋未被權威詞典廣泛收錄,建議以“挑撥是非”為核心含義。
  2. 需區别于“挑三揀四”(指挑剔選擇),兩者含義截然不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擴展用法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挑三撥四

挑三撥四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它意思是在選取、分配或決定事物時,隨意挑選一部分,而舍棄另一部分。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處理事物時不嚴謹、不公正或不公平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挑三撥四的拆分部首為手和示,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挑三撥四最早出現在《後漢書·鄧宏劉壽列傳》中。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鄧宏和劉壽都受到宦官的迫害。有次兩人在宴會上拿起寶劍猜拳,鄧宏挑選了"三"的一面,劉壽卻選擇了"四"的一面。這個"挑三撥四"的情景被後人引用,用來形容對于公正分配事物的不公平。

繁體

繁體字“挑三拔四”保留了成語的完整意義,并且在台灣等地仍然廣泛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與現代不同。挑三撥四在古時候寫作挑三剝四,字形略有差異,但含義相同。

例句

1. 他在考試時挑三撥四,明明知道答案卻故意選錯了幾個。

2. 這個老闆經常挑三撥四,不公平地分配獎金。

組詞

挑剔、擇優、取舍

近義詞

偏心、偏袒、不公正

反義詞

公正、平等、均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