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西涼樂的意思、西涼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西涼樂的解釋

出自 西涼 的樂曲。《舊唐書·音樂志二》:“自《破陣舞》以下,皆雷大鼓,雜以 龜茲 之樂,聲振百裡,動蕩山谷。《大定樂》加金鉦。惟《慶善舞》獨用 西涼 樂,最為閑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西涼樂是中國古代音樂的重要形式之一,起源于南北朝時期,興盛于隋唐,具有鮮明的文化融合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西涼樂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流行于甘肅涼州(今武威)地區的音樂形式,其名稱源于地域屬性,核心含義為“出自西涼的樂曲”。

二、曆史淵源與演變

  1. 起源背景
    西涼樂的形成與民族融合密切相關。後涼時期(386年),呂光西征帶回龜茲樂,與涼州本土音樂及中原舊樂結合,形成“雜以羌胡之聲”的獨特風格。

  2. 隋唐發展

    • 隋朝将其納入“七部伎”中的《國伎》,成為宮廷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 唐代進一步融合道調、法曲,形成“胡部”音樂,以管弦演奏為主,風格閑雅。

三、音樂特點

  1. 樂器組合
    兼具漢族與西域特色,如鐘磬(漢族傳統)與曲頸琵琶、羯鼓(龜茲樂器)并用。

  2. 藝術形式
    分為三大類:

    • 歌曲:聲樂部分;
    • 解曲:純器樂演奏;
    • 舞曲:舞蹈伴奏音樂。

四、文化影響

西涼樂是中原音樂、西域龜茲樂及印度音樂交融的産物,為唐代大曲(如《涼州》《甘州》)奠定了基礎,并對後世戲曲藝術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注:如需了解更完整的文獻記載,可參考《舊唐書·音樂志》《隋書·音樂志》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西涼樂》

《西涼樂》這個詞是指西涼地區的音樂。它可以拆分成獨立的部首和筆畫來看。

部首:西 (+9) 涼 (+10) 樂 (+5)

筆畫:西 (4畫) 涼 (10畫) 樂 (7畫)

《西涼樂》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西涼地區的音樂傳統。在古代,涼州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同時也是文化與藝術的繁榮地區。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獨特的西涼音樂。

在繁體字中,《西涼樂》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大的差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按照傳統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西涼樂》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的意義和名稱并沒有發生改變。

例句:《西涼樂》在唐代時迅速流傳開來,成為當時宮廷和百姓娛樂的重要音樂之一。

組詞:西涼地區、涼州音樂、樂隊等。

近義詞:西域音樂、涼州音樂等。

反義詞:東方音樂、南方音樂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