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緘;封束。角,緘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事感》:“吏知 李公 ( 李彥佐 )精誠已達,乃沉鈎索之(指詔書),一釣而出,封角如舊,惟篆印微濕耳。”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神奇》:“僧依其言至 鹿頭關 , 定忠 出一書,封角付僧。”
“封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封角(fēng jiǎo)指封緘、封束,即用特定方式密封文書或物品。其中“角”在此處意為“緘束”,與“封”共同構成閉合、密封的動作。
有少數資料(如)将“封角”解釋為“被封為官員或獲榮譽”,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引申義或誤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場景。如需使用,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封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皇室貴族的冠冕的頭頂部分。在古代中國,封角常常用來形容貴族地位的高尚和尊嚴。
拆分部首和筆畫:封角的拆分部首是屍,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封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社會。在這個社會裡,皇帝和貴族統治者經常會戴上華麗的冠冕,而封角就是冠冕的一部分。這種冠冕是作為皇權和貴族身份的象征。
繁體:封角的繁體字為封角。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封角的寫法和現代相似,采用了屍部作為部首,封角的字形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1. 他戴上封角,成為了皇帝。
2. 她佩戴着華麗的封角,展示她的尊貴身份。
封角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封面、封建。
近義詞:近義詞包括:冠冕、王冠。
反義詞:反義詞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