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端的意思、委端的詳細解釋
委端的解釋
古代的禮服。《穀梁傳·僖公三年》:“ 陽穀 之會, 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諸侯。” 範甯 注:“委,委貌之冠也;端,玄端之服。”參見“ 端委 ”。
詞語分解
- 委的解釋 委 ě 任,派,把事交給人辦:委托。委派。委任。委員。委以重任。 抛棄,舍棄:委棄。委之于地。 推托,卸:推委。委罪。 曲折,彎轉:委曲。委婉。委屈。 積聚:委積。 末、尾:原委。窮源意委(追究事物本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專業解析
“委端”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其含義需結合古籍用例進行解釋,主要有以下兩種理解方向:
一、指古代禮服中的一種莊重儀态或穿戴方式
此釋義強調“委”與“端”二字在禮儀服飾中的具體體現:
- “委”:指古代禮服的衣襟(衽)需交疊後垂落于地,象征謙恭莊重。《禮記·玉藻》有“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龍卷以祭。玄端而朝日于東門之外,聽朔于南門之外,閏月則阖門左扉,立于其中。皮弁以日視朝,遂以食……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後氏之道也”的記載,鄭玄注:“委,猶安也,言所以安正容貌”。此處的“委”與儀容相關。
- “端”:指禮服需端正整齊,引申為儀态端莊。《說文解字》:“端,直也。”段玉裁注:“立容直也。”指站立時身姿挺拔。
- “委端”合用:常指士大夫在正式場合(如朝會、祭祀)穿着玄端服(一種黑色、衣袂和衣身方正整齊的禮服)時所表現出的恭敬、安詳、端正的儀态。它不僅是服飾的描述,更側重于由此展現的合乎禮制的精神風貌。
二、指一種特定的古代禮服(玄端服)
在更具體的語境下,“委端”有時可直接指代“玄端服”本身:
- 玄端服:是先秦至漢代士階層在正式禮儀場合穿着的禮服,其特點是衣袂(袖子)和衣身都是二尺二寸寬,呈方形,取“端正”之意,顔色為玄色(黑中帶紅)。《周禮·春官·司服》記載士的禮服有“玄端”,《儀禮·士冠禮》詳細描述了其穿着規制。
- “委端”代指:古人行文講究典雅,“委端”一詞可能由形容儀态(委貌端正)轉而借指産生這種儀态的特定禮服——玄端服。例如,在描述士人着裝時,可用“委端”指其身穿玄端。
“委端”的核心含義圍繞古代禮制下的莊重儀态(側重“委”的安詳、“端”的端正) 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特定禮服(玄端服) 展開。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上下文:
- 若描述人的神态舉止,多取“儀态恭敬端莊” 之義。
- 若涉及服飾制度,則可能指“玄端服” 這種體現端正之禮的服裝。
引用參考來源:
- 《禮記·玉藻》:記載了古代天子、諸侯的服飾制度及禮儀要求,是理解“委”在禮儀中含義的基礎文獻(可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或相關古籍數據庫)。
- 《說文解字》(許慎撰,段玉裁注):對“端”字的本義(直、正)及引申義(端正)有權威解釋(可參考上海古籍出版社《說文解字注》)。
- 《周禮·春官·司服》:明确記載了包括士的“玄端”在内的各級貴族禮服制度(可查閱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
- 《儀禮·士冠禮》:詳細描述了士階層在冠禮等儀式中穿着玄端服的規制,是了解該服飾具體形态的重要文獻(可查閱中華書局《儀禮注疏》)。
- 曆代經學注疏(如鄭玄注、孔穎達疏等):對上述經典中涉及服飾、儀容的詞彙有詳細訓诂,是理解“委端”具體語境的關鍵(可參考《十三經注疏》相關部分)。
示例(僅供參考):
- 士人入朝,必着委端(指玄端服),行止委端(指儀态莊重),以彰禮敬。
網絡擴展解釋
“委端”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古代禮服的含義(主流解釋)
根據《穀梁傳·僖公三年》記載,“委端”指古代的一種正式禮服,由委貌冠(禮冠)和玄端服(黑色禮服)組成。該詞常見于古籍注解,如範甯注:“委,委貌之冠也;端,玄端之服。”
示例用法:
- 《穀梁傳》記載齊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即穿着正式禮服、手持笏闆接見諸侯。
二、成語含義(較少見)
個别資料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事情結果已定,無需改變”。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傳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建議:若在古籍或文言文中遇到“委端”,應優先采納“古代禮服”的解釋;若現代語境中出現,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霸代日葆大保健弼德院弼輔博學鴻儒茶點巢澗徹官弛緩螭虬春素醋滴滴踧踖地價稅底柱冬小麥輔星扞蔽狗仔隊鼓肚桂府國毀哈巴狗海灘涵閘和正花案花會黃暈花靥火曜較炳交牒進止皲手繭足看來姱節藍绶濂溪馬空冀北名寶槃馬慊款弱酸三薰三沐啬黍深長魫角冠子蛇網草淑懿殊轸竦身讨度圖館僞民武沖鄉社鹹浸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