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皹手繭足”。手皲裂,足生繭。形容竭盡努力。 嚴複 《與<外交報>主人論教育書》:“凡可以愈愚者,将竭力盡氣、皹手繭足以求之。”
“皲手繭足”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長期辛勞導緻手部皮膚皲裂、腳底生繭,引申為竭盡全力、不辭勞苦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與引申義
字面指手因幹燥或勞作而皲裂,腳因長期行走摩擦而生繭;比喻為達成目标付出極大努力,甚至承受身體上的艱辛。
出處與用法
出自清代嚴複《與<外交報>主人論教育書》:“凡可以愈愚者,将竭力近氣、皲手繭足以求之。”。語法上為聯合式結構,多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強調奮鬥精神。
感情色彩與使用場景
屬褒義詞,常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為事業、理想等長期艱苦奮鬥的狀态,如科研工作者、勞動者等群體的付出。
近義與關聯表達
類似成語有“胼手胝足”(手掌腳底生繭)、“栉風沐雨”(風雨中奔波),均強調辛勞與堅持。
總結來看,該成語通過身體勞損的具象描寫,生動傳遞了不畏艱辛、全力以赴的精神内核,兼具文學表現力和現實激勵意義。
《皲手繭足》是一個成語,意為雙手因為勞動而變得粗糙,雙足因為艱辛的走路而變得結繭。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勤勞辛勤、工作努力。
《皲手繭足》由四個漢字組成:皮(pí)、攴(pū)、草(cǎo)、足(zú)。
部首:皮(pí)的部首是⺆;攴(pū)的部首是攵;草(cǎo)的部首是艹;足(zú)的部首是⻊。
筆畫:皮(pí)有5畫;攴(pū)有4畫;草(cǎo)有9畫;足(zú)有7畫。
《皲手繭足》這個成語最早出自《管子·管仲》一書。作者在書中寫到:“皲手而繭足,行生于辟谷之間。”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使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一個人辛勤努力的形象。
在繁體字中,皲(jūn)的寫法是脣,繭(jiǎn)的寫法是繭,足(zú)的寫法是足。
在古代,字形有所變化,但基本的意思保持不變。皲(jūn)在古代寫作筠,繭(jiǎn)在古代寫作虃,足(zú)在古代寫作趐。
1. 他是一個皲手繭足的農民,每天都在田地裡辛勤努力。
2. 父親靠着皲手繭足的辛勤勞動,養育我們兄弟姐妹長大。
皲繭、手足無措
勞碌功勞
嬌生慣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