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鴻儒的意思、博學鴻儒的詳細解釋
博學鴻儒的解釋
即博學宏詞。 清 鈕琇 《觚賸續編·趙公裕後》:“是時,適有博學鴻儒之選,公以 阮懷 應詔,得入詞苑。”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一:“ 康熙 十七年,舉博學鴻儒,冢宰 郝恭定 、 惟訥 薦之。”參見“ 博學鴻詞 ”。
詞語分解
- 博學的解釋 知識淵博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魯迅《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詳細解釋.廣泛地學習。《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漢書·燕刺王劉旦傳》:“ 旦 壯大就國,為
- 鴻儒的解釋 博學的人。鴻,大。儒,讀書有學問的人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唐; 劉禹錫《陋室銘》詳細解釋大儒。泛指博學之士。 漢 王充 《論衡·本性》:“自 孟子 以下至 劉子政 ,鴻儒博生,聞見多矣。”
網絡擴展解釋
“博學鴻儒”是一個漢語成語,由“博學”和“鴻儒”兩個詞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形容學識淵博、才華出衆的學者。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語構成
- 博學:指廣泛學習各種知識,涵蓋範圍廣且深入。
- 鴻儒:“鴻”意為“大”,“儒”指讀書人或學者,合起來表示“大學者”或“傑出文人”。
2.曆史背景
- 該詞與清代科舉制度相關。康熙十七年(1678年)曾開設“博學鴻儒科”,通過考試選拔博學之士入朝為官。乾隆時期因避諱改稱“博學鴻詞科”。
- 例如,清代學者阮懷因參與此科考試而進入翰林院,成為典型的曆史案例。
3.用法與示例
- 常用于贊美學術造詣深厚的人,如:“國學院既有博學鴻儒講學,又有遊學實踐”(現代用法)。
- 古文引用:唐代劉禹錫《陋室銘》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直接體現了“鴻儒”的文化地位。
4.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博學宏詞、碩學通儒、鴻儒碩學。
- 英文翻譯:A profound scholar(淵博的學者)或Great literate of wide learning(學識廣博的文人)。
“博學鴻儒”既是對個人學識的極高贊譽,也承載了中國古代選拔人才的曆史印記。如需了解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清代文獻《觚賸續編》《茶馀客話》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博學鴻儒》這個詞的意思:
《博學鴻儒》是一個形容詞短語,描述一個人博學多才、知識淵博,具備傑出的學者才能和教育素養。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擁有崇高的褒義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博學鴻儒》的拆分部首是“蔔”、“口”、“鳥”、“人”。其中,“蔔”代表蔔筮的象征,“口”代表嘴巴的形狀,“鳥”代表鳥類的形态,“人”代表人類的形狀。根據筆畫計算,《博學鴻儒》共有1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博學鴻儒》一詞最早出現于《周易》一書中,被用來描述古代賢人、聖賢的學識和品質。在繁體字中,可以用「博學鴻儒」來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博學鴻儒》一詞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稍有不同。其中,“博”字的古代寫法為「愽」,有時也寫作「浡」;“學”字的古代寫法為「學」;“鴻”字的古代寫法為「鴻」;“儒”字的古代寫法為「儒」。這些寫法都是古代人們對漢字的演變和書寫習慣。
例句:
他是一位博學鴻儒,精通文史哲學,世人景仰。
組詞:
博學、博學多才、學識淵博、知識豐富、才華卓越、學富五車
近義詞:
學富五車、博古通今、學海無涯、多才多藝、博聞強識
反義詞:
無知愚昧、淺學不成、學究氣、一知半解、學寡不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