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竦身的意思、竦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竦身的解釋

聳身,縱身向上跳。竦,通“ 聳 ”。《淮南子·道應訓》:“若士舉臂而竦身,遂入雲中。” 唐 王維 《贈東嶽焦煉師》詩:“竦身空裡語,明目夜中書。”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搖,将悲哀擺脫,給自己輕松一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竦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ǒng shēn,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竦身”指聳身、縱身向上跳躍的動作,其中“竦”通“聳”,表示身體突然挺直或躍起的姿态。

  2. 通假字與詞源
    “竦”與“聳”為通假關系,古代文獻中常互換使用。例如《淮南子·道應》記載:“若士舉臂而竦身,遂入雲中”,描述了一種躍入雲端的動作。

  3. 文學與曆史用例

    • 唐代王維在《贈東嶽焦煉師》中寫道:“竦身空裡語,明目夜中書”,此處“竦身”可能暗含超凡脫俗的意境。
    • 魯迅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中運用了比喻義:“借此算是竦身一搖,将悲哀擺脫”,賦予詞語擺脫精神負擔的抽象含義。
  4. 現代用法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動作或象征意義。

“竦身”既指具體的跳躍動作,也可引申為精神層面的“掙脫”,其含義需根據語境判斷。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細節,可參考《淮南子》《魯迅全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竦身

意思:竦身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挺拔,筆直。形容人的身體姿勢或物體的外形形狀非常挺拔而筆直。

拆分部首和筆畫:竦身的拆分部首是立(點),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竦身的源自于《孟子·萬章下》:“堯之道,竦身而天下馳之。”意為堯的道德行為使得天下的人都向他取經學習,自覺挺拔筆直地跟隨他的道路。

繁體:竦身的繁體字為「竦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竦身的字形有時會用「聳身」表示。

例句:1. 他站在講台上,竦身一聽,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2. 這座樓房建築設計獨特,形狀竦身,引人注目。

組詞:竦然、竦立、竦立不倚、竦立卓越、竦起、竦首、竦谛、挺拔、高挺、筆直、筆挺。

近義詞:挺拔、筆直、傲然、聳峙。

反義詞:曲身、彎曲、蜷縮、佝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