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韋編的意思、韋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韋編的解釋

(1).古代用竹簡書寫,用皮繩編綴稱“韋編”。《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絶。”後以“韋編”借指《易》。 唐 楊炯 《<王勃集>序》:“每覽韋編,思弘大《易》。” 唐 許渾 《元處士自洛歸宛陵山居》詩:“ 紫霄峯 下絶韋編,舊隱 相如 結韈前。”自注:“ 元君 舊隱 廬山 學《易》。”

(2).泛指古籍。 唐 周弘亮 《除夜書情》詩:“還傷知候客,花景對韋編。”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慈訓》:“今汝螢火曾親,蠹書堪讀,可将玉管,從事韋編。”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始點漆於韋編,繼操刀於簡版。”參見“ 韋編三絶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韋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 本義與起源
    指古代用竹簡書寫時,以熟牛皮繩編聯竹簡的方式。因竹簡需用繩索串聯成冊,而“韋”(鞣制的皮革)是常用材料,故稱“韋編”。例如《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即竹簡的牛皮繩多次斷裂,體現其勤學。

  2. 引申含義
    隨着時間推移,“韋編”逐漸成為古籍或書籍的代稱。如唐代許渾詩句“紫霄峯下絶韋編”,即以“韋編”泛指典籍。

  3. 相關成語與典故

    • 韋編三絕:形容勤奮治學,典故出自孔子反複研讀《周易》導緻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斷開。
    • 文化象征:古人常以“韋編”借指《周易》,如唐代楊炯《<王勃集>序》中“每覽韋編,思弘大《易》”。
  4. 其他說法與注意點
    部分資料提到“韋編”可能引申為“事物繁雜”(如唐代韋應物書房典故),但此說法多見于民間解釋,主流文獻仍以“古籍”或“編聯方式”為核心含義。

總結來看,“韋編”既特指古代竹簡的編聯工藝,又承載了中華文化中對典籍的尊崇,其演變過程反映了語言與曆史的深度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韋編》這個詞的意思

《韋編》是一個成語,意為用皮繩編書,形容寫作用心刻苦,精心編纂的著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韋編》的部首是韋(wéi),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4畫。

來源和繁體

《韋編》一詞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東籬樂府十七首》:“斜銅剪竹映清流,韋編三字寫文章。” 這裡的“韋編”指的是編織竹籃的時候所使用的韋帶。後來,人們将這個詞擴展為形容謹慎細緻完成著作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韋(繧)和編(編)的形狀有所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韋編”這兩個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書寫方式如下:

韋:皮帶

編:用線條交叉編織的樣子

例句

他為了完成這本書,費盡心思,像編織韋編一樣,把每一個細節都打磨得非常精緻。

組詞

編纂、編寫、編織、編年史、編目等

近義詞

筆耕、細作、殚精竭慮、勤奮著述

反義詞

糊裡糊塗、草率從事、敷衍塞責、粗制濫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