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挈持的意思、挈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挈持的解釋

扶持。 唐 韓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銘》:“太師之平 汴州 ,年考益高,挈持維綱,鋤削荒纇,納之大和而已。” 宋 蘇轍 《光州開元寺重修大殿記》:“民之所欲而莫為之勸,盻盻相視不能以自緻,非得賢長吏以時挈持而振理之,使之其得所願以相生養,則6*民至老死不見風俗之備。”《明史·蔡子英傳》:“今陛下創業垂統,正當挈持大經大6*法,垂示子孫臣民。” 清 梅曾亮 《戴公墓碑》:“挈持綱維,含宏羣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挈持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挈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但核心意義圍繞“扶持”與“堅持”展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與發音

2.詳細解釋

3.詞源與演變

4.應用場景

5.相關詞彙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文出處,可參考《漢語辭海》《漢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挈持

挈持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文言文和古代小說中,意思是帶走、擄走、劫持。該詞的部首是手,并且拆分成了“手”和“去”兩個部分,表明了用手将人帶走的動作。

挈持的拼音是qiè cǐ,是一個雙音二聲詞。

該詞源自《左傳·哀公十年》:“遂挈之心,模蹈乎中山。”意為将心腹之人帶走,模仿了中山之事。挈取心腹之人配合其他行動,成為了後來“挈持”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挈持依然寫作“挈持”,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 “攜持”,其中“攜”意為攜帶、帶領,“持”意為拿、握,兩個字結合在一起,表示牽引帶領着一個人。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攜”字的用法逐漸減少,逐漸被“挈”字所取代。

以下是一些關于挈持的例句:

1. 所挈持的人,竟是他的至交好友。

2. 敵人挈持了人質,要求政府支付高額贖金。

3. 他成功地挈持了敵方的元帥,打亂了對方的計劃。

一些和挈持相關的詞語有:

1. 劫持:意為強行扣留、奪取,與挈持在意思上有所重疊。

2. 綁架:意為通過暴力手段将人強行帶走,和挈持的動作相似,但側重于使用物體等來控制被害人。

3. 擄掠:意為劫掠、搶奪,原指戰争時擄掠財物和人口,後來也用于帶走人的意思。

與挈持意思相反的詞語是釋放、放走等,表示将被挈持的人放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