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米的意思、稅米的詳細解釋
稅米的解釋
即租米。《晉書·食貨志》:“ 成帝 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一,率畝稅米三升。”
詞語分解
- 稅的解釋 稅 ì 國家向企業或集體、個人征收的貨币或實物:稅收。稅額。稅款。稅率。稅法。稅制。稅務。 姓。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米的解釋 米 ǐ 谷類或其他植物的子實去了皮的名稱: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價昂貴,生活困難)。 國際長度單位(舊稱“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姓。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稅米”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實物稅收形式,具體指作為租稅征收的米糧。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稅米(shuì mǐ)即“租米”,指農民向官府繳納的糧食作為賦稅,屬于實物稅範疇。這一術語多見于曆史文獻,與貨币稅相對。
-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 《晉書·食貨志》記載:“成帝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一,率畝稅米三升”,說明東晉時期曾按田畝比例征收米糧,每畝稅率約為三升。
- 明代高啟的詩句“已償輸稅米,未覓賣文錢”也反映了稅米在農業社會中的普遍性。
-
實物稅的特征
稅米屬于農業稅的一種,直接以農作物(米)作為征稅标的,常見于以糧食為主要經濟産物的朝代。元代和明代進一步發展為“稅糧”,延續了實物稅形式。
-
相關概念
- 近義詞:租米、稅糧。
- 反義詞:貨币稅、折色(将實物稅折算為銀錢繳納)。
稅米是中國古代實物稅制的典型代表,體現了農業社會“以農養政”的特點,其征收方式和稅率隨朝代政策變化而調整。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稅米》是一個含義非常具體的詞彙,通常用來指代衡量糧食數量的單位。下面将逐一解釋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稅米》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稅」和「米」。其中,「稅」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與政府的征收和管理相關。它的字形包含五個筆畫,形象地呈現了一張紙上面有一個豎立的橫杠。而「米」則是一個單純的字,表示水稻作物。它的字形包含六個筆畫,以水稻的形象展示了一個垂直的豎杠和一個斜線。因此,「稅米」的拼音可以解釋為 shuì mǐ。
從字面意思上看,「稅米」是指政府征收的糧食。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的社會制度,具體來說,它指的是官員們通過賦稅方式收取的糧食數量。在古代,糧食作為重要的交換工具和生活必需品,經常以米粒的形式來計算和收取。因此,「稅米」一詞就在這個背景下得以發展和廣泛應用。
字體形式上,「稅米」的繁體寫法為「稅米」。在繁體字中,「稅」的字形稍有變化,但其含義和意義與「稅」相同。
在古代,「米」的字形和現在有所不同。古時候,「米」的寫法為「饣」。形狀上看,「饣」字由三個部分構成:一個豎杠、一個橫杠和一個斜線。這個字形是米的原始寫法,在演變過程中逐漸變成了現代的「米」字。
以下是一個關于「稅米」的例句:
「政府從農民那裡征收一定數量的稅米,用于社會公共事務的運作。」
與「稅米」相關的組詞包括「稅收」、「米業」等。其中,「稅收」指的是政府依法征收的各種形式的財政收入;「米業」則是指與米糧有關的農業生産和經營。
在近義詞方面,「稅谷」可以作為「稅米」的一個替代詞,它的意思指的是政府征收的糧食數量。而「減稅」則是「稅米」的反義詞,因為它表示政府對稅收的減免或減少。
綜上所述,「稅米」是一個用來衡量糧食數量的詞彙,在古代具有明确的政府征收和管理糧食的概念。拆分部首和筆畫後可以發現,其中的「稅」與政府的征收與管理相關,「米」則代表水稻作物。其源于古代中國的社會制度,字形上受到演變影響,繁體寫法為「稅米」,而古時候「米」的寫法為「饣」。同時,我們也了解到「稅米」的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