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往的意思、獨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往的解釋

(1).猶言孤往獨來。謂超脫萬物,獨行己志。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之十七:“含道獨往,棄智遺身。”《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許詢“自序”>》:“遣此弱喪情,資神任獨往。” 李善 注:“ 淮南王 《莊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輕天下,細萬物,而獨往者也。’ 司馬彪 曰:‘獨往,任自然,不復顧世。’” 唐 杜甫 《雨》詩:“浮俗何萬端,幽人有高步。 龐公 竟獨往, 尚子 終罕遇。”參見“ 獨往獨來 ”。

(2).一人前往。《周書·武帝紀下》:“諸将固請還師,帝曰:‘……卿等若疑,朕将獨往。’” 宋 蘇轼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詩之二:“不是溪山曾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章炳麟 《革命道德論》:“值大事之阽危,則能悍然獨往,以為生民請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獨往”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解析,結合古典文獻和現代釋義:

一、哲學層面的超然獨立

  1. 核心内涵
    指超脫世俗束縛,堅持獨立意志,如嵇康《四言贈兄秀才入軍》中“含道獨往,棄智遺身”,表達對道家思想的踐行。
  2. 思想淵源
    源自魏晉玄學,強調個體精神自由,如江淹《雜體詩》注引《莊子略要》提及的“輕天下,細萬物”境界。

二、行為層面的具體行動

  1. 單獨行動
    指不依賴他人獨自前往,如《周書》記載北周武帝的軍事決策“朕将獨往”,突顯果敢。
  2. 文學意象
    蘇轼詩句“不是溪山曾獨往”以獨往表現隱逸情懷,章炳麟評價革命者“悍然獨往”則賦予其擔當意味。

三、現代應用場景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偏向,古典文本中多含哲學意蘊,日常使用更側重行為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獨往

獨往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一個人獨自走向某個目的地或進行某項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獨(犬部,4畫)往(行部,6畫)。

來源

獨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危行者不共車,獨往獨來。”這句話意指在危險行動中,智者不輕易與他人同行,選擇獨自前往。

繁體

繁體字是「獨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獨往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相似,隻是書寫風格和字形可能有些差異。

例句

1. 他喜歡獨往,不喜歡參加大家一起活動的時候。

2. 盡管他人勸阻,她還是堅定地獨自往前走。

3. 在那片寂靜的山林中,他感受到了獨往者的孤獨與自由。

組詞

1. 獨行:指一個人獨自行動。

2. 獨行其是:表示一個人堅持自己的主張,不隨大流。

3. 獨行俠:指一個人獨自行動的勇士。

近義詞

1. 單獨:表示一個人單獨行動或存在,與獨往意思相近。

2. 自行:指自己行動,與獨往有相似之處。

反義詞

衆往:與獨往相對,表示衆多人一起往某個地方或進行某項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