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幅短小的詩文。 清 曾國藩 《鄧湘臯先生墓表》:“鉅制零章,甄采略盡。”
"零章"是現代漢語中較為少見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詞素釋義 "零"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具有"零碎、分散"的義項(商務印書館,2016),"章"則指"詩文的段落"或"獨立成篇的文字"(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20)。二者組合形成偏正結構,字面可理解為"零散的篇章"。
二、文學語境應用 該詞多見于現當代文學批評領域,特指未納入正式篇章結構的輔助性文本。如錢鐘書在《談藝錄》中使用"零章"代指散見于古籍中的詩話片段(中華書局,1984),朱自清《詩言志辨》則将曆代詩論的短劄批注歸為"零章碎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三、古籍文獻佐證 檢索《四庫全書》電子版,明代胡應麟《詩薮》有"唐人零章,時見風骨"的表述,此處指散佚的唐代短詩。清代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五著錄"輯錄宋人零章斷句",均指非系統性的詩文殘篇。
四、現代語言規範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其釋為"零散的詩文篇章",标注為書面語體(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則注明該詞在台灣地區文學評論中仍保持活躍使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9)。
“零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零散的章節或短小的詩文,常用于形容作品結構松散、缺乏整體性。該詞包含兩層核心意象:
該詞可引申為事物缺乏條理的狀态,例如形容雜亂無章的工作安排或碎片化的知識體系()。
最早見于清代文獻,現代多用于文學領域。其構詞中“零”表零碎,“章”指篇章,組合後強化了片段化的特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鄧湘臯先生墓表》原文或現代文學評論中的分析案例。
白撰扳高崩漏碧玲珑蔽塞敕額出人頭地促壽瘄疹代位燈飾丁字粉缋服聞陔步幹屍耕畜工于後院起火畫展謇谔津邏就日瞻雲激飏跨坊老鄙淚漣漣雷淵六功彌天蓋地牛鞭搦朽磨鈍盤委樸鸷批拉皮肉生涯千金裘牽纜愆旸清商樂缺行桡楫忍俊不住軟披披散生齋扇枕溫席拾菜素服歲氣隨心所欲堂劄污道吳舠憲府相知恨晩舷門先職消化下旬暇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