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詞派的意思、常州詞派的詳細解釋
常州詞派的解釋
清 代詞派之一。 常州 詞人 張惠言 所開創, 周濟 又進一步加以發展。他們反對 浙 西詞派的寄興不高,主張意内言外,比興含蓄,“以《國風》《離騷》之情趣,鑄 溫 韋 周 辛 之面目”,主觀上是要提高詞在詩歌史上的地位,使詞與風、騷同科。實際上是進一步把詞引向恍惚迷離、無病呻吟的道路。他們對 清 末詞壇影響頗大。
詞語分解
- 常的解釋 常 á 長久,經久不變:常數。常量(亦稱“恒量”)。常項。常任。常年。常駐。常住。常備不懈。 時時,不隻一次:常常。常客。時常。經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識。常務。常規。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詞派的解釋 詞的流派。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二:“《須溪詞》中,間有輕靈婉麗之作。似乎 元 明 已後詞派,導源乎此。” 朱祖謀 《望江南·雜題我朝諸名家詞集後》詞:“不分詩名叨一饌,居然詞派有連枝。”
網絡擴展解釋
常州詞派是清代嘉慶以後形成的詞學流派,由常州人張惠言創立,周濟進一步拓展其理論體系。該流派在清代詞壇占據重要地位,其核心特征如下:
一、起源與背景
- 社會背景:清嘉慶時期社會矛盾加劇,學者轉向經世緻用之學。此前詞壇由浙西派主導,但其推崇南宋姜夔、張炎的清空風格,導緻内容空泛。
- 學術基礎:張惠言作為經學家,受常州今文經學影響,主張“意内言外”,将詞提升至與《詩經》《離騷》同等地位。
二、核心理論主張
- 強調比興寄托:反對浙西派專重格律,主張詞應蘊含“溫柔敦厚”的詩教精神,通過隱喻表達政治與人生感慨。
- 重内容輕形式:提出“以國風、離騷之情趣,鑄溫(庭筠)、韋(莊)、周(邦彥)、辛(棄疾)之面目”,注重思想深度而非辭藻雕琢。
三、影響與評價
- 詞壇革新:扭轉了浙西派末流空虛瑣碎的風氣,使詞回歸抒情言志的傳統。
- 争議性:部分解讀過于穿鑿附會,追求“微言大義”導緻隱晦難懂。
- 曆史地位:理論經周濟完善後,適應晚清社會變革需求,影響延續至清末民初。
注:如需完整發展脈絡或代表作品(如張惠言《木蘭花慢·楊花》),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州詞派是指常州話中的一種獨特的方言演唱藝術形式。它以擅長調侃、幽默風趣的唱腔和诙諧的文字為特點,常常用于娛樂和表演。下面是關于《常州詞派》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常州詞派的拆分部首是“言”和“派”,其中“言”的拼音是“yan”,筆畫數為7;“派”的拼音是“pai”,筆畫數為9。
來源:常州詞派起源于江蘇省常州市的方言文化傳統,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曆史。
繁體:常州詞派的繁體字為「常州詞派」。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時漢字的寫法,常州詞派會被寫作「常州辭派」。
例句:常州詞派的例句如下:“螞蟻搬家,歡笑連連;大笑倒難倒,笑破口腮橫!”這句話形象地展示了常州詞派的幽默和調侃特色。
組詞:常州詞派常用的組詞有:常州方言、常州藝術、常州口音等。
近義詞:與常州詞派類似的藝術形式有:蘇州評彈、嵊州快闆等。
反義詞:與常州詞派相對的是一些更為莊重和正式的表演形式,例如京劇、曲藝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