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生黑穗病的麥子。 宋 陸遊 《村居書事》詩:“春深水暖多魚婢,雨足年豐少麥奴。”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一·小麥》﹝集解﹞引 陳藏器 曰:“﹝麥奴﹞麥穗将熟時,上有黑黴者也。”
“麥奴”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農業、醫學及文獻記載綜合理解:
指感染黑穗病的小麥。這種病害由真菌引起,麥穗成熟時表面會出現黑色黴狀物(即病菌孢子堆),導緻麥粒無法正常發育。宋代陸遊在《村居書事》中寫道“雨足年豐少麥奴”,側面反映了古代農民對麥奴(病害)影響收成的認知。
在傳統中藥中,麥奴(又稱麥散黑粉或黑疸)被用作藥材:
“麥奴”一詞既指農業病害現象,又作為中藥材存在,體現了古代對自然資源的雙重認知。需注意區分語境:農業上為病害标志,醫學中則為藥材名稱。
麥奴(mài nú)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奴隸将主人比作麥種一樣地耕作和利用的比喻。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詞常常被用來形容一種被剝削和被控制的狀态。
麥奴的拆分部首是⻜(fēi)和女(nǚ),其中⻜是麥的偏旁部首,表示與麥相關的事物,女是表示女性的部首。
麥奴的總筆畫數為13畫。
麥奴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一文中,其中描述了奴隸視主人為麥種,并不悅地說:“天下之父母皆曰宗廟,子則能斃父母之不祥者,天下皆懼生子,而吾能為之而恃麥奴,以悅身者。”這裡的“麥奴”即指奴隸将主人當作麥種一樣地利用和剝削。
麥奴的繁體字為麥奴。
在古時候,麥奴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以“麥”為例,古時的寫法為“麥(mà)”,表示麥子。
1. 他整天為那個公司打工,就像一條麥奴一樣。
2. 這些工人被剝削得像是一群麥奴。
反麥奴、麥奴主義、麥奴心态
奴隸、奴役、受壓迫
主人、自由、獨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