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词派的意思、常州词派的详细解释
常州词派的解释
清 代词派之一。 常州 词人 张惠言 所开创, 周济 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反对 浙 西词派的寄兴不高,主张意内言外,比兴含蓄,“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 温 韦 周 辛 之面目”,主观上是要提高词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使词与风、骚同科。实际上是进一步把词引向恍惚迷离、无病呻吟的道路。他们对 清 末词坛影响颇大。
词语分解
- 常的解释 常 á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词派的解释 词的流派。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须溪词》中,间有轻灵婉丽之作。似乎 元 明 已后词派,导源乎此。” 朱祖谋 《望江南·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词:“不分诗名叨一饌,居然词派有连枝。”
网络扩展解释
常州词派是清代嘉庆以后形成的词学流派,由常州人张惠言创立,周济进一步拓展其理论体系。该流派在清代词坛占据重要地位,其核心特征如下:
一、起源与背景
- 社会背景:清嘉庆时期社会矛盾加剧,学者转向经世致用之学。此前词坛由浙西派主导,但其推崇南宋姜夔、张炎的清空风格,导致内容空泛。
- 学术基础:张惠言作为经学家,受常州今文经学影响,主张“意内言外”,将词提升至与《诗经》《离骚》同等地位。
二、核心理论主张
- 强调比兴寄托:反对浙西派专重格律,主张词应蕴含“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通过隐喻表达政治与人生感慨。
- 重内容轻形式:提出“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庭筠)、韦(庄)、周(邦彦)、辛(弃疾)之面目”,注重思想深度而非辞藻雕琢。
三、影响与评价
- 词坛革新:扭转了浙西派末流空虚琐碎的风气,使词回归抒情言志的传统。
- 争议性:部分解读过于穿凿附会,追求“微言大义”导致隐晦难懂。
- 历史地位:理论经周济完善后,适应晚清社会变革需求,影响延续至清末民初。
注:如需完整发展脉络或代表作品(如张惠言《木兰花慢·杨花》),可参考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常州词派是指常州话中的一种独特的方言演唱艺术形式。它以擅长调侃、幽默风趣的唱腔和诙谐的文字为特点,常常用于娱乐和表演。下面是关于《常州词派》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常州词派的拆分部首是“言”和“派”,其中“言”的拼音是“yan”,笔画数为7;“派”的拼音是“pai”,笔画数为9。
来源:常州词派起源于江苏省常州市的方言文化传统,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繁体:常州词派的繁体字为「常州詞派」。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时汉字的写法,常州词派会被写作「常州辭派」。
例句:常州词派的例句如下:“蚂蚁搬家,欢笑连连;大笑倒难倒,笑破口腮横!”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常州词派的幽默和调侃特色。
组词:常州词派常用的组词有:常州方言、常州艺术、常州口音等。
近义词:与常州词派类似的艺术形式有:苏州评弹、嵊州快板等。
反义词:与常州词派相对的是一些更为庄重和正式的表演形式,例如京剧、曲艺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