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原鐵路的意思、京原鐵路的詳細解釋
京原鐵路的解釋
從北京到原平。長419千米。北京通往山西的鐵路幹線,對山西煤炭外運起重要作用。1971年通車。
詞語分解
- 京的解釋 京 ī 國都(現特指中國首都北京):京城。京都。京華(因京都是文物、人才彙集的地方,所以稱京都為“京華”)。京畿(國都和國都附近的地方)。京劇。京師(首都的舊稱)。京繡。京菜。 大。 古代數名,指一千
- 鐵路的解釋 行駛通道或軌道的一種,由鋼軌構成,早先是由木制,但現在通常為鋼制,通常由鋼軌首尾相接鋪成兩條線,構成供車輛行駛的永久性道路;按這樣形式鋪設兩條或多條軌道的路詳細解釋亦作“銕路”。有鋼軌的供火車行駛的
網絡擴展解釋
京原鐵路(Beijing-Yuanping Railway)是中國連接北京市與山西省原平市的一條國鐵Ⅰ級單線鐵路,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基本概況
- 線路定位:起自北京石景山南站,經河北涞源、山西靈丘等地,終至原平市,全長419公裡。
- 戰略意義:修建于20世紀60-7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兼具戰備疏散通道與晉煤外運功能,直接連通北京地鐵1號線及多個機場。
- 技術特征:橋隧占比高(約30%),穿越太行山區,以險峻地勢著稱,全線共有隧道120座、橋梁216座。
二、曆史沿革
- 分段建設:西段(原平至棗林)1958年提出,1960年通車;東段(北京至棗林)1965年開工,1971年鋪軌完成。
- 全線貫通:1972年12月正式交付,1973年1月通車運營。
- 修建背景:應對國際局勢緊張(如珍寶島事件),保障戰時首都人口疏散需求。
三、工程技術難點
- 驿馬嶺隧道:全長7031.9米,為1970年代中國最長鐵路隧道,施工中遭遇斷層、溶洞及地下水,傷亡慘重。
- 施工挑戰:地層破碎易塌方,河流漲落劇烈,主要依賴人力開鑿,鐵道兵傷亡人數達200餘人。
四、功能與意義
- 經濟作用:晉煤外運中路核心通道,緩解華北能源供應壓力。
- 軍事價值:線路隱蔽性強,隧道覆蓋層厚,曾作為中央戰略轉移通道。
- 現狀管理:由北京鐵路局與太原鐵路局共管,仍承擔客貨運業務。
注:若需了解更詳細數據(如具體站點分布或運營現狀),可參考、7、10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
《京原鐵路》是指連接北京和原州(今天津市區)的一條鐵路線路。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京原鐵路》的拆分部首是“辵”和“金”,其中“辵”為部首“辶”的簡化形式,表示走路或車馬出行,而“金”表示金屬。《京原鐵路》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京原鐵路》是清朝時期北京至今天津的第一條鐵路,于1888年建成開通。這條鐵路是根據中國最早的鐵路——京張鐵路的路線進行修築,後因修建方向從張家口調整為向東北方向修建,最終形成了現有的北京至天津的鐵路線路。
繁體
《京原鐵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京原鐵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京原鐵路」的字形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京原鐵路的建成大大縮短了北京與天津之間的時間和空間距離。
2. 我們乘坐京原鐵路來到北京參觀了許多名勝古迹。
組詞
1. 京津冀鐵路(連接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的鐵路線路)
2. 京滬高鐵(連接北京和上海的高速鐵路線路)
3. 京津城際鐵路(連接北京和天津之間的城際高速鐵路線路)
近義詞
1. 北京至天津鐵路
2. 京津鐵路
3. 京津線
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可以使用與《京原鐵路》相對應的地鐵線路作為反義詞,例如《京廣地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