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婉約的意思、婉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婉約的解釋

(1) [restrained]∶委婉含蓄

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

(2) [graceful]∶柔美

一行一斷,婉約流利。——《書法要錄·梁庾元威論書》

詳細解釋

(1).和順謙恭。《國語·吳語》:“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故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 韋昭 注:“婉,順也;約,卑也。”《三國志·魏志·公孫瓒傳》“ 紹 遣将攻之,連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後比得足下書,辭意婉約,有改往脩來之言。”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南郡 龐士元 聞 司馬德操 在 潁川 ” 劉孝标 注引《司馬徽别傳》:“其婦諫曰:‘人質所疑,君宜辨論,而一皆言佳,豈人所以咨君之意乎?’ 徽 曰:‘如君所言,亦復佳。’其婉約遜遁如此。”

(2).委婉含蓄。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冊文》:“屬詞婉約,緣情綺靡。”《明史·文苑傳三·高叔嗣》:“其為詩,清新婉約,雖為 夢陽 所知,不宗其説。” 清 戴名世 《<巢青閣集>序》:“而其詞則豪情艷趣,婉約纏6*綿,不涉淫哇之習。” 劉大傑 《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三二章:“ 納蘭性德 雖以婉約的小令為主,但偶有長調,亦見工力。”

(3).指文辭的柔美簡約。 晉 陸機 《文賦》:“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

(4).柔美。 漢 王粲 《神女賦》:“揚娥微眄,懸藐流離。婉約綺媚,舉動多宜。” 唐 康骈 《劇談錄·玉蕊院真人降》:“峩髻雙鬟,無簪珥之飾,容色婉約,迴出於衆。” 後蜀 毛熙震 《臨江仙》詞:“纖腰婉約步金蓮。” 阿英 《<察哈爾窗花>叙記》:“至于 江 南一帶,則具有明媚婉約、纖麗生動的特點。”

(5).悠揚婉轉。 晉 成公綏 《嘯賦》:“徐婉約而優遊,紛繁騖而激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婉約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婉約是漢語中形容語言風格、藝術表現或人物氣質的重要美學概念,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含蓄委婉、簡約柔美。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學應用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述:


一、詞典釋義

  1. 含蓄内斂,不直露

    指表達方式委婉曲折,避免直白激烈。如《現代漢語詞典》定義:“(言辭、聲音、表情等)溫和而不顯露鋒芒。” 例如“婉約的勸誡”指以含蓄方式規勸他人。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簡約精煉,不繁冗

    強調形式簡潔而意蘊豐富。古代“約”字本義為“纏束”,引申為“收斂、節制”,故“婉約”含“以簡馭繁”之意。如宋代詞論以“婉約”形容語言精練、意象含蓄的作品。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二、文學藝術中的表現

  1. 詩詞風格

    與“豪放”相對,代表含蓄蘊藉的創作流派。如李清照詞“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以細膩意象傳遞孤寂,是為婉約典範。

    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美學特征

    在傳統美學中,婉約體現“中和之美”,追求情感表達的克制與藝術形式的和諧。如昆曲唱腔的纏綿婉轉、水墨畫的留白意境,均屬婉約美學的延伸。

    來源: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文化内涵與哲學基礎

婉約的審美觀植根于儒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的中庸思想,強調情感抒發需符合“禮”的節制。同時受道家“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影響,注重以有限形式引發無限想象,形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東方藝術特質。

來源:朱光潛《詩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網絡擴展解釋

“婉約”是漢語中一個兼具文學風格與美學特質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讀:

一、基本釋義

  1. 委婉含蓄
    指表達方式婉轉内斂,避免直白。例如《國語·吳語》中“婉約其辭,以從逸王志”,即用含蓄言辭順應君主心意。

  2. 柔美細膩
    形容人或事物呈現的柔和美感,如王粲《神女賦》描述“婉約绮媚,舉動多宜”,書法領域也常用“婉約流利”形容筆觸的柔美流暢。

二、詞語結構

三、文學流派意義

在宋詞中,“婉約派”與“豪放派”相對,特點包括:

四、語境應用


提示:若需了解婉約派具體詩詞,可參考《“婉約派”詩詞 450 餘首》。

别人正在浏覽...

霸城門蠶婦纏頭裹腦茶葉蛋硩蔟沉默觸撥蠢蠢擔闆遁潰稿草高統靴纥刺星根鞁鈎秤怪錯乖互官銷蝈氏嚎呼好謀而成回背揮墨簡淡誡勵機勾籍口進賢冠絕代匡堯老東家雷峰塔流囚蘆葦綠草漫剝毛腰木铎鵬雲浦灘切切私語,切切細語秋霖篩落商業資本少條失教識擢水樂殊行素車白馬胎肩慆淫它人讬産翫華未免無幹顯朝涎皮涎臉西伯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