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草的意思、稿草的詳細解釋
稿草的解釋
草稿。《北齊書·魏收傳》:“ 節閔帝 立,妙簡近侍,詔試 收 為《封禪書》, 收 下筆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無幾。” 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袖中諫草朝天去,頭上宮花侍燕歸’,誠為佳句矣,但進諫必以章疏,無直用稿草之理。”參見“ 稾草 ”。
詞語分解
- 稿的解釋 稿 ǎ 谷類植物的莖稈:稿稈。稿薦(稻草編的墊子)。 文字、圖畫的草底,又喻事先考慮的計劃:文稿。稿本。稿件。講稿。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網絡擴展解釋
“稿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
“稿草”指草稿,即寫作或創作過程中未經修改的初步文本或構思。該詞由“稿”(文稿)和“草”(未經修整的狀态)組合而成,強調内容的未完成性和初步性。
曆史與文獻例證
-
古代用例
- 《北齊書·魏收傳》記載,魏收撰寫《封禅書》時“不立稿草,文将千言”,說明其文思敏捷,無需草稿即可成文。
- 宋代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批評詩句“谏草朝天去”不合邏輯,因進谏需用正式文書而非草稿,印證“稿草”與正式文本的區别。
-
引申含義
除字面意義的草稿外,也比喻未成熟的作品或構思,如藝術創作的草圖、學術研究的初步框架等。
現代應用
- 藝術領域:畫家常用“稿草”指代創作前的墨稿或草圖(如油畫家以毛筆勾畫構思)。
- 學術與公文:如會計準則的制定需經曆“讨論稿→征求意見稿→草案→送審稿”等階段,“稿草”可代指初步方案。
“稿草”一詞既保留古代“草稿”的本義,又擴展至藝術、學術等領域的初步創作階段。其使用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指代對象。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或現代案例,可參考《北齊書》《六一詩話》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稿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稿”和“草”。
- “稿”字的部首是“禾”,總共有9個筆畫。它可以指代書稿、原稿等含義,也可以表示草木的莖稈。
- “草”字的部首是“艹”,總共有6個筆畫。它可以表示植物草的泛稱,也可以表示潦草的文字。
這個詞語源自于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用法。在繁體字中,“稿”字和“草”字的形狀稍有不同,但意義和用法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會使用特定的字體和筆畫。毛筆書寫的時候,需要掌握不同的筆畫順序和結構。對于“稿”字,筆畫的順序是:豎、橫、撇、捺、撇、橫、捺、捺、橫;而“草”字的筆畫順序是:提、豎、橫、捺、撇、捺。
以下是關于“稿草”一詞的使用例句:
1. 他正在修改他的小說稿。
2. 這篇文章寫得很草率,看起來像是草寫的。
3. 這幅畫的線條如同生長的草一樣。
4. 這個畫家擅長以墨草勾勒出江南的美景。
可以與“稿草”相關的組詞有:草稿、草書、稿件、撰稿等。
近義詞可以包括:草木、植物、文字等,根據具體語境可以有不同的近義詞。
反義詞可以包括:完稿、整潔、工整等,根據具體語境可以有不同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