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闆的意思、擔闆的詳細解釋
擔闆的解釋
呆闆。 宋 華嶽 《自訟》詩:“我生素不事詼諧,擔闆方頭喚不回。” 清 黃宗羲 《論文管見》:“叙事須有風韻,不可擔闆。”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六八:“ 梨洲 論詩,于情景的關系,說得已很妙,然而猶覺其擔闆搭實,沒有 船山 說得空靈。”
詞語分解
- 擔的解釋 擔 (擔) ā 用肩膀挑:擔水。 承當,負責:擔負。擔任。擔當。擔待(.原諒;.擔當責任)。擔重任。擔風險。 擔 (擔) à 挑東西的用具,多用竹、木做成:扁擔。 一挑東西:擔子。勇挑重擔。 中國市
- 闆的解釋 闆 (⑥闆) ǎ 成片的較硬的物體:案闆。闆子。木闆。闆上釘釘。 诏書:诏闆。 演奏民族音樂或戲曲時打節拍的樂器,又指歌唱的節奏:檀闆。鼓闆。一字一闆。荒腔走闆。 不靈活,少變化:死闆。呆闆。 硬得像
網絡擴展解釋
“擔闆”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ān bǎn,其核心含義為呆闆、不靈活,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表達方式缺乏變通。以下為詳細解釋及例證:
基本解釋
- 詞義:指性格固執、思維僵化,或表達方式過于刻闆,缺乏生動性。
- 結構:“擔”與“闆”均為左右結構,組合後形成固定搭配。
文獻例證
-
宋代詩詞
宋·華嶽《自訟》詩:“我生素不事诙諧,擔闆方頭喚不回。” 此句以“擔闆方頭”形容性格固執、難以勸解。
-
清代文論
黃宗羲在《論文管見》中提到:“叙事須有風韻,不可擔闆。” 強調寫作需靈活,避免刻闆叙述。
使用場景
- 文學批評:常用于評價文章或詩詞缺乏靈動性(如郭紹虞評黃宗羲詩論“擔闆搭實”)。
- 日常語境:可形容人思維僵化、不善變通,如“他做事太擔闆”。
注意
部分網絡釋義(如“承擔責任”)存在偏差,建議以權威古籍和詞典解釋為準。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語辭海》或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擔闆》是一個漢語詞彙,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承擔責任或負重。下面是這個詞的一些基本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擔(扌 + 旦)闆(木 + 反)
來源:《說文解字》記載擔為扛舁之意,闆為載重之意,合起來表示承擔責任或負重的意思。
繁體:擔闆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與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他擔闆一肩,全家的幸福都靠他支撐。
組詞:擔任、擔負、擔憂、擔保、擔心等。
近義詞:肩負、背負、承擔、擔當。
反義詞:輕裝、不負重、不擔當。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