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西伯利亞的意思、西伯利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西伯利亞的解釋

[Siberia] 俄羅斯境内介于烏拉爾山脈和太平洋岸之間的亞洲北部地區,北起北冰洋,南抵*********丘陵,面積1300萬平方公裡

詳細解釋

在亞洲北部,泛指俄羅斯亞洲地區主要部分。面積約1300萬平方千米。西部平原,中、東部以高原、山地為主。氣候寒冷,永凍土廣布。多森林。富礦藏、水力等資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西伯利亞是亞洲北部的地理區域名稱,現主要隸屬于俄羅斯聯邦。其定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源與基本釋義

    漢語中“西伯利亞”為音譯詞,源自俄語“Сиби́рь”(Sibir),最早見于蒙古語或突厥語族語言,原意可能與“沉睡之地”或“純淨之地”相關。《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俄羅斯境内亞洲地區的廣大地帶,北起北冰洋,南至哈薩克斯坦、蒙古和中國邊境,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至太平洋”[參考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地理範圍與自然特征

    西伯利亞總面積約1300萬平方公裡,涵蓋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等三大地形區。其氣候以大陸性寒帶氣候為主,冬季極端低溫可達-70℃,擁有貝加爾湖、勒拿河等自然景觀,植被覆蓋以泰加林(針葉林)和苔原帶為主[參考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世界地理大辭典》]。

  3. 曆史與人文意義

    該地區在16世紀後逐漸被俄國吞并,曆史上長期作為流放地和資源開發區。20世紀因鐵路建設(如西伯利亞大鐵路)和油氣資源開發,成為俄羅斯經濟戰略要地。當地原住民包括布裡亞特人、雅庫特人等,保留薩滿教等傳統文化[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期刊]。

  4. 現代語境中的引申含義

    漢語中常以“西伯利亞”比喻偏遠寒冷或人煙稀少的區域,例如“股市西伯利亞”形容交易冷清的市場。這一用法源于其地理特征在文化中的符號化延伸[參考來源:北京語言大學《漢語文化詞彙學》]。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西伯利亞”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地理、文化及語言等多方面信息如下:

一、地理概況

西伯利亞是北亞的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至太平洋沿岸(傑日尼奧夫角),北臨北冰洋,南接哈薩克斯坦、蒙古及中國東北。總面積約1276萬至1322萬平方公裡,占俄羅斯總面積的約75% 、、。其地形分為三部分: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

二、名稱由來

關于“西伯利亞”的詞源存在多種說法:

  1. 鮮卑利亞:可能與中國古代鮮卑族有關 、;
  2. 突厥語:可能源自“su”(水)與“bir”(荒地)的組合,或鞑靼語“沉睡之地” ;
  3. 錫伯族:以中國北方民族錫伯族命名 、。

三、引申含義

在中文語境中,“西伯利亞”常被用作成語,比喻遠離家鄉或舒適環境的艱苦境地。例如:“被派到偏遠山區工作,簡直是現代版西伯利亞” 、。

四、自然特征

  1. 氣候極寒:冬季平均氣溫-30℃,奧伊米亞康曾記錄-71.2℃的極端低溫,被稱為“世界寒極” ;
  2. 資源豐富:擁有全球最大鑽石礦、廣袤森林(泰加林)及淡水儲備,但人口密度極低(約4000萬人) 、;
  3. 生态多樣:涵蓋苔原、針葉林、草原等多種地貌 、。

五、文化與曆史意義

西伯利亞在俄羅斯曆史中兼具“流放地”與“資源寶庫”的雙重身份。沙俄時期是政治犯流放區,現代則因礦産、能源成為經濟支柱 、。其廣袤與荒涼也衍生出文學意象,如契诃夫筆下“無盡的山與森林” 。

(如需進一步了解氣候、曆史細節或具體資源分布,可參考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挨拶保不齊豹字牌比鄰猼且不掉不隨溜兒草蔬鏟剃城旦傳道會村拳殂隕低留答剌敦聘發外豐辯噶啷啷高不成,低不就诰告寡薄蚶殼黑燈下火虺床诙啁火靈桀骜自恃競相寖耗金舄急早鞠視開合科倫坡匡翼棱棱掙掙涼燠賣譽民無信不立秘戲圖女先清絜葺繕饒財任重緻遠容受上京山銘晱晱設東士林布順風使舵繐布宿鐵刀土話晚笑香公詳評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