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通常的儀式。《北史·侯莫陳崇傳》:“葬禮如常儀。” 明 李贽 《代深有告文》:“若以兩者目為希奇,則是常儀翻成曠典,如何可責以寡過省愆之道,望以明心見性之理乎?”
(2).人名。上古 黃帝 臣。《晉書·律曆志中》:“乃使 羲和 占日, 常儀 占月。”
(3).人名。上古 帝喾 妃。 娵訾氏 女, 帝摯 母。《史記·五帝本紀》 張守節 正義引《帝王紀》:“ 帝俈 有四妃……次妃 娵訾氏 女,曰 常儀 ,生 帝摯 。”
(4).人名。同“ 嫦娥 ”。神話傳說中的奔月者。“儀”與“娥”古同音通用。 清 秋瑾 《憶蘿月》詞:“多事卻笑雲癡,不肯現出 常儀 。”參閱 明 楊慎 《丹鉛總錄·月中嫦娥》。
“常儀”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記載進行區分,具體解釋如下:
黃帝時期的大臣
常儀是上古黃帝的臣子,掌管曆法,負責觀測月亮運行,與羲和(日神)共同制定曆法體系。
帝喾的妃子
作為帝喾次妃,娵訾氏之女,生帝摯。《史記·五帝本紀》張守節注引《帝王紀》提到“次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帝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丹鉛總錄·月中嫦娥》(明·楊慎)等古籍。
《常儀》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常規和禮儀”。常指常常、經常,儀指禮儀、規矩。綜合起來理解,《常儀》可以解釋為遵循常規和禮儀的行為準則。
《常儀》中的“常”字的拆分部首是“用”,它的筆畫數為5。《常儀》中的“儀”字的拆分部首是“人”,它的筆畫數為6。
《常儀》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常見于古代的經典文獻以及曆史典故中。在繁體中,它的寫法和簡體一樣。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常儀》中的“常”字在古代常常寫作“镸”,而“儀”字則寫作“儀”。
1.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遵守校規校紀,遵循《常儀》的行為準則。
2. 這個會議要求所有參會人員要着裝得體,以符合會議的《常儀》。
常禮、常規、禮儀、儀式、常行、常規性
禮儀、習慣、規則、紀律、規矩
例外、異議、不規範、違法、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