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仪的意思、常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仪的解释

(1).通常的仪式。《北史·侯莫陈崇传》:“葬礼如常仪。” 明 李贽 《代深有告文》:“若以两者目为希奇,则是常仪翻成旷典,如何可责以寡过省愆之道,望以明心见性之理乎?”

(2).人名。上古 黄帝 臣。《晋书·律历志中》:“乃使 羲和 占日, 常仪 占月。”

(3).人名。上古 帝喾 妃。 娵訾氏 女, 帝挚 母。《史记·五帝本纪》 张守节 正义引《帝王纪》:“ 帝俈 有四妃……次妃 娵訾氏 女,曰 常仪 ,生 帝挚 。”

(4).人名。同“ 嫦娥 ”。神话传说中的奔月者。“仪”与“娥”古同音通用。 清 秋瑾 《忆萝月》词:“多事却笑云痴,不肯现出 常仪 。”参阅 明 杨慎 《丹铅总录·月中嫦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常仪是汉语中的历史名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古代天文官职称谓

指上古传说中掌管天文历法的女官名,属帝王世系中的重要职官。据《吕氏春秋·勿躬》载:“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常仪与羲和并列,分别负责观测日月运行规律,制定历法。此职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在祭祀与天文领域的地位,后演变为男性主导的“羲氏”“和氏”家族世袭官职。其名称中的“仪”字本义为观测天象的仪表(《说文解字》),凸显职能特性。

二、神话人物原型

常仪被视为月神“嫦娥”的原型之一。古音中“仪”与“娥”相通(《尔雅·释诂》),《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帝俊妻“常羲”生十二月亮,其名在《世本》等文献中又作“常仪”。这一神话形象逐步演化为秦汉典籍中的“姮娥”(后避讳改称嫦娥),成为月宫仙子的文化符号。现代考古发现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月轮神像,亦佐证了月神崇拜与常仪传说的关联性。

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现多用于研究先秦职官制度、神话演变或天文史领域(如《中国天文学史》),日常语境已罕用。需注意与“常仪”(常规仪式)的现代词组区分,后者属字面组合词,无特定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常仪"词条.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 袁珂.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常羲"条目.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 文物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常仪”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记载进行区分,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通常的仪式
    指常规或标准化的礼仪流程,如《北史·侯莫陈崇传》记载“葬礼如常仪”。

二、历史人物

  1. 黄帝时期的大臣
    常仪是上古黄帝的臣子,掌管历法,负责观测月亮运行,与羲和(日神)共同制定历法体系。

  2. 帝喾的妃子
    作为帝喾次妃,娵訾氏之女,生帝挚。《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注引《帝王纪》提到“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

三、神话形象

  1. 月神与嫦娥原型
    在神话中,常仪(或常羲)是生育月亮的神灵,后演变为嫦娥。因“仪”与“娥”古音相通,二者逐渐混同,成为奔月传说的核心人物。其形象与日神羲和对应,象征阴阳调和。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丹铅总录·月中嫦娥》(明·杨慎)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敝裂禀赴嘈杂长门怨陈状痴儿呆女辏积大资产阶级电磁学定销耳粪二价妨功害能沸溢负屈衔冤宫泽贵老红壤猴冠唤应火花解道津筏极情尽致刊薙科幻口珠赉赠雷奔云谲冷杯流借鹿衔草杪杪民雠名藩目兵内刚泥丸蛩蚷求爱求心桑土之谋散名蛇鳞说陈私盐龆耋调笑令童鸡透腔土膏臀杖威风凛凛文似其人侮亡夏日亵慢偕同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