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ast and mighty] 形容水勢洶湧壯闊
青冥浩蕩。——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
浩蕩的長江
(1).水壯闊貌。 晉 潘嶽 《河陽縣作》詩之二:“洪流何浩蕩,脩芒鬱苕嶢。” 宋 司馬光 《留别東郡諸僚友》詩:“津涯浩蕩雖難測,不見驚瀾曾覆舟。” 清 錢謙益 《彭城次坡韻》之四:“掉頭終拟隨公等,浩蕩春波戲白鷗。” ********* 《把一切獻給黨·覺悟》:“浩蕩的江水奔到 雞頭山 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渦。”
(2).廣大曠遠。《楚辭·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 唐 杜甫 《贈虞十五司馬》詩:“凄涼憐筆勢,浩蕩問詞源。” 仇兆鳌 注:“浩蕩,曠遠也。” 金 元好問 《西樓曲》:“去年與郎西入 關 ,春風浩蕩隨金鞍。”《紅樓夢》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蕩,一月許進内省視一次。” 陳毅 《滿江紅·遊廣東旋至海南島度假一周記沿途所見》詞之二:“喜東風浩蕩海天寬,西風落。”
(3).猶荒唐。《楚辭·離騷》:“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 校注:“浩蕩,猶今言荒唐耳,一聲之轉也。”
(4).無常不定。 南朝 梁 何遜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詩:“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蕩。”
“浩蕩”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如下:
形容水勢壯闊
指江河湖海等水流的洶湧、宏大之勢。例如:“青冥浩蕩不見底”(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浩蕩的長江”。這一釋義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被列為首要含義。
引申為廣闊、宏大
可形容抽象事物的規模或氣勢,如“軍威浩蕩”“春風浩蕩”,強調空間或精神層面的壯闊感。
無常不定
見于南朝梁·何遜《入西塞示南府同僚》:“生平任浩蕩”,表達人生際遇的變幻莫測。
猶荒唐
如《楚辭·離騷》“怨靈脩之浩蕩兮”,姜亮夫注解其與“荒唐”為同源詞,指言行不合常理。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出處或用法演變,可參考漢典、樂樂課堂等來源。
浩蕩是一個形容詞,意為廣大壯麗、浩大壯闊。它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艹,拼音為hào dàng,總共有16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浩蕩的繁體字形為「浩蕩」,其中的「蕩」字代表著廣大草原的意象。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蕩」字由「艹」(草的部首)和「盜」(尋求)組成,表示在大草原上廣袤無垠的景象。
以下是一些浩蕩的例句:
1. 在大海上航行,面對浩蕩的波濤,我感到無比的渺小。
2. 雪山連綿,浩蕩壯麗的景色讓人陶醉其中。
3. 面對困難,我們要有浩蕩的勇氣和決心去戰勝它。
浩蕩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1. 浩蕩大海、浩蕩無垠、浩蕩氣勢、浩蕩胸懷、浩蕩河流。
浩蕩的近義詞有廣闊、遼闊、壯闊、宏偉等。而其反義詞則有狹小、狹窄、狹隘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