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肆口謾罵。《北齊書·神武帝紀上》:“ 兆 隔水肆駡,馳還 晉陽 。”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坐皆惘然,而 曹 肆駡不已。”
“肆駡”一詞的含義可從古籍和現代用法兩方面解釋:
古籍中的釋義 指肆無忌憚地謾罵。如《北齊書·神武帝紀上》記載的“兆隔水肆駡”,以及陸遊《老學庵筆記》中的“曹肆駡不已”,均表示放縱、無拘束地辱罵他人。
現代用字的辨析
建議:現代書面表達推薦使用簡體“肆罵”或更常見的“肆意謾罵”,避免因繁體或異體字造成誤解。
肆駡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惡言辱罵、猛烈的斥責。
肆駡的部首是肉,總共有23個筆畫。
肆駡源于古文《左傳·僖公四年》:“彼殆親君,肆謾以出!”
肆駡的繁體字是肆罵。
在古代漢字中,肆駡的寫法有一定的變遷。在金文中,使用犬(犭)表示部首,而在篆書中,使用肉(⺼)作為部首。後來演化為現在的肆駡。
1. 他氣急敗壞地對我肆駡了一頓。
2. 雖然受到肆駡,他仍然保持冷靜和理智。
1. 肆駡戰:指一場言語上或文字上激烈的争論或争吵。
2. 肆駡詞:用來辱罵、斥責他人的惡劣言辭。
1. 辱罵:用侮辱性的言辭或行為惡意攻擊他人。
2. 斥責:以嚴厲言辭責備他人。
1. 贊賞:對他人的行為或品質表示贊同和稱贊。
2. 稱贊:對某人的行為或品質表示贊美和肯定。
3. 鼓勵:用言語或行為鼓舞和支持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