蘘荷的意思、蘘荷的詳細解釋
蘘荷的解釋
[mioga ginger]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Zingiber mioga ),原産中國,高二三尺,開白色或淡黃色大花,結蒴果,莖與葉可制纖維,根入藥
詳細解釋
一名蘘草。亦名覆葅、葍蒩。多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冬枯。夏秋開花,花白色或淡黃。根似姜,可入藥。《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茈薑蘘荷,葴橙若蓀。” 張守節 正義:“蘘……柯根旁生筍,若芙蓉,可以為菹,又治蠱毒也。”《文選·潘嶽<閑居賦>》:“蘘荷依陰,時藿向陽。” 李善 注引 崔豹 《古今注》:“蘘荷菜似薑,宜陰翳地,依陰而生也。” 清 曹寅 《淳化鎮》詩:“消搖慣熟山園路,開徧蘘荷向午花。”
詞語分解
- 蘘的解釋 蘘 á 〔蘘荷〕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圓柱形,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莖與葉可制纖維,根入藥。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荷的解釋 荷 é 〔荷包〕a.佩戴的小囊;b.食品名。 〔荷爾蒙〕“激素”的舊稱。 即“蓮”。 '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蘘荷”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基本釋義
- 讀音:正确讀音為ráng hé,常被誤讀為“xiāng hé”或“niáng hé”。
- 詞義:指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Zingiber mioga,又名“野山姜”。其根莖可入藥,嫩芽可作蔬菜,莖葉可制纖維。
二、植物學特征
- 形态:株高1-1.5米,葉片呈披針狀橢圓形,穗狀花序開淡黃色或白色花,根莖白色帶芳香。
- 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國江蘇、浙江、湖南等地,喜溫暖陰濕環境,常見于山林間。
三、藥用價值
-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肝、肺經。
- 功效:活血調經、祛痰止咳、解毒消腫,主治月經不調、咳嗽氣喘、跌打損傷等。
- 典籍記載:《本草綱目》等古籍載其藥食同源特性,現代用于治療感冒、風濕痛等。
四、文化意象
- 文學象征:屈原《九歌》以“蘘荷衣”喻高潔,王維詩句“蘘荷承露”暗含隱逸情懷。
- 語言演變:吳語區保留“陽荷”等方言變體,印證古音遺存。
其他信息
- 注意事項:其根莖有小毒,需遵醫囑使用。
- 現代應用:部分地區将其嫩芽腌制為特色食材,兼具風味與保健作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植物形态或古籍原文,可參考《說文解字》《廣韻》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蘘荷的意思
蘘荷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生長在水邊的一種草本植物。蘘荷也可用來比喻一個人的性格溫和、文雅。
蘘荷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蘘荷的拆分部首是艹。蘘荷的總筆畫數為20。
蘘荷的來源和繁體
蘘荷來源于中國的植物名稱,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它的繁體字形為蘘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蘘荷的寫法稍有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其是以「䒇荷」來表達蘘荷的意思。
蘘荷的例句
1. 池塘邊的蘘荷映照在湖水中,美麗而甯靜。
2. 她的性格如同蘘荷一般溫和,給人一種寬容和善意的感覺。
蘘荷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蘘荷的組詞:蘘荷葉、蘘荷池、蘘荷香。
蘘荷的近義詞:蓮花、荷花。
蘘荷的反義詞:蒲草、蘆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