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斫傷身體。 晉 葛洪 《抱樸子·微旨》:“知極情恣欲之緻枯損,而不知割懷於所欲也。”
“枯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現代常用義:指事物因長時間使用或自然損耗而變得幹癟、破舊,失去原有功能或形态()。例如形容工具老化、植物幹枯等場景。
古漢語釋義:在《抱樸子·微旨》等古籍中,“枯損”指過度放縱欲望導緻身體受損,如原文提到的“極情恣欲之緻枯損”,強調對身體的自我傷害()。
如需更詳細古文出處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抱樸子》相關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查字典、漢典)。
《枯損》是一個形容詞詞語,意思是衰弱、憔悴、減少或缺乏養分等。它通常用來形容事物或人的狀态。
《枯損》的部首是木,總共有12個筆畫。
《枯損》這個詞的來源與植物的生長狀态有關。當植物長時間得不到足夠的水和養分時,它們會逐漸變得枯萎、衰弱。這種狀态被用來形容其他事物或人的衰弱狀況。
《枯損》的繁體字是「枯損」。
在古代,「枯損」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損」這個字寫作「傪」,表示損失的意思。而「枯」的寫法則與現代相同。
1. 這顆樹長時間得不到足夠的營養,逐漸變得枯損。
2. 經曆了長時間的艱辛工作,他的身體變得枯損不堪。
1. 枯萎:指植物因缺乏水分和養分而變得幹癟和無生氣。
2. 衰弱:表示身體或精神上的虛弱或不健康。
3. 減少:指數量或程度上的減小。
1. 憔悴:形容人因疾病、困苦等原因而變得消瘦、無精打采。
2. 衰落:表示事物經曆衰退或失去往日的輝煌。
3. 消瘦:形容人體重減輕,肌肉減少。
1. 繁盛:表示事物興盛、繁榮。
2. 健康:指人或事物狀态良好、正常運作。
3. 興旺:表示事物充滿活力、發展迅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