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活字印刷的意思、活字印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活字印刷的解釋

指由 宋 代 畢昇 發明的用活字排版的印刷方法。 毛6*6*《中國革命和中國共6*6*黨》第一章第一節:“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經發明了刻版印刷。在八百年前,更發明了活字印刷。”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 仁宗 時工匠 畢昇 發明了活字印刷。”參見“ 活字 ”、“ 活版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活字印刷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活字印刷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采用單個可移動字模進行排版印刷的技術。其核心特征是“活字”,即預先制作獨立的單字模塊,根據印刷内容靈活組合成版,實現重複利用。該技術由北宋匠人畢昇于1041-1048年間首創,記載于沈括《夢溪筆談·技藝》卷十八:“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從漢語構詞分析,“活”字在《漢語大詞典》中解作“可移動、可變通的”,與固定雕版形成對比;“印刷”一詞在《辭海》中定義為“将文字圖像轉印于載體”,兩者組合凸顯了技術革新性。據《中國印刷史》記載,活字材質曆經膠泥、木、銅、錫等演變,元代王祯改良木活字排版法,使“每字作一印,乃密布之”,提升印刷效率達百倍。

該技術體系包含三大工序:制字(單字雕刻)、排版(依文揀字)和刷印(敷墨轉印)。《天工開物》詳細載有明代銅活字鑄造工藝:“鑄模用細土與炭末調合,刻字陰文于内”。活字印刷對文化傳播産生革命性影響,15世紀經朝鮮傳入歐洲,直接推動西方文藝複興運動,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評價為“人類文明傳播的加速器”。

網絡擴展解釋

活字印刷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通過可重複使用的單個字模組合排版進行印刷的技術。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概念

活字印刷采用獨立雕刻或鑄造的單個字模(如漢字、字母),通過靈活排列形成版面,實現多次使用。相較于傳統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核心優勢在于字模可拆解重組,大幅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二、發明與曆史

  1. 發明者與時間
    北宋慶曆年間(約1041-1048年),工匠畢昇首創膠泥活字印刷術,其方法被沈括《夢溪筆談》記載,成為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2. 後續發展
    • 元朝:王祯改進為木活字;
    • 明清:銅活字廣泛使用。
      歐洲的金屬活字印刷則由德國人古騰堡于15世紀發明,比中國晚約400年。

三、工藝流程

  1. 制作字模:用膠泥、木或金屬雕刻反向單字,陰幹或燒制固化。
  2. 排版:按文稿順序排列字模于字盤,固定成版。
  3. 上墨印刷:刷墨後鋪紙,通過壓闆使文字轉印到紙上。
  4. 拆版存儲:清洗字模分類存放,供下次使用。

四、影響與意義

活字印刷推動了文化傳播效率,加速了書籍普及和知識共享,被譽為“印刷史上的技術革命”。2010年,中國活字印刷術被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彰顯其世界性曆史價值。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夢溪筆談》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按诘别食閉門卻軌長跪城池詞主答剌孫窦窌對内方币沸涫鳳麟膠撫喻攻劫鈎窗觀音蓮海漚紅弦歡咍混沌魍魉瀖濩火井監食接龍津幹迥陌可要鱗物利時及物隸圉落星鬧埽内景平肆迫束氣喘籲籲青丹輮轹三分鐘熱度桑穣沙鈎沙糖勝妙壽坎手遊耍金耍銀殊技殊塗同歸四學士松牀談風堂眷屯列晚翠網目烏豆五鬥粟谿邊隙駒溪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