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跋扈的意思、跋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跋扈的解釋

[domineering;bossy] 專橫暴戾

此跋扈将軍也。——《後漢書·梁冀傳》

龍鐘閣部啼梅嶺,跋扈将軍噪 武昌。—— 孔尚任《桃花扇》

專橫跋扈

詳細解釋

(1).驕橫,強6*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室羅伐悉底國》:“橫行邑裡,跋扈城國。” ********* 《面包問題》:“一般武人,卻是一日跋扈一日。”

(2).引申為恃強抗拒。《晉書·邵續傳》:“而 續 蟻封海阿,跋扈王命。” 宋 蘇轼 《代張方平谏用兵書》:“上則将帥擁衆,有跋扈之心;下則士衆久役,有潰叛之志。”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論三逆》:“國初既定 雲貴 ,因命 吳三桂 、 耿繼茂 、 尚可喜 等世守邊圉,以為藩鎮,後漸跋扈,擁兵自重。”

(3).勇壯貌。《文選·張衡<西京賦>》:“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跋扈。” 張銑 注:“跋扈,勇壯貌。”

(4).魚蝦跳躍之貌。 明 孫柚 《琴心記·歸途遇寇》:“蔽海之蝦跋扈,争如白6*虎臨頭。” 清 阮文藻 《觀毒魚》詩:“小魚戢戢波面浮,大魚跋扈高一丈。”參見“ 扈業 ”。

(5).指跋扈将軍 梁冀 。 明 王錂 《春蕪記·宴賞》:“夫人 任氏 ,貌比 無鹽 ,性同 跋扈 。”參見“ 跋扈将軍 ”。

(6).飛揚貌。 宋 陸遊 《觀村童戲溪上》詩:“竹馬踉蹡衝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王滋 《鄧氏大姊王娥芳墓志銘》:“九歲受篆法于 獨山 莫先生 ,跋扈婉通,自竆筆蓺,盈尺之字,尤為世珍。”

(7).比喻占據統治支配地位。 朱執言 《論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并行》:“貧富懸隔,由資本跋扈;不放任競争,則資本無由跋扈也。” 魯迅 《<故事新編>序言》:“我的集子裡,隻剩着‘庸俗’在跋扈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跋扈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跋扈”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bá hù,主要形容人态度專橫暴戾、蠻橫霸道,常與“飛揚”連用為成語“飛揚跋扈”,表示嚣張放肆、欺壓他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指行為專橫暴戾、獨斷專行,常帶有欺壓他人的意味。
  2. 延伸解釋:
    • 曆史語境:原指跋山涉水的艱難,後演變為形容強勢不受約束的狀态(如《說文解字》中“跋”的本義為“足著地”,後引申為行路艱難)。
    • 現代用法:多用于貶義,描述人嚣張強橫、目中無人的态度,如“嚣張跋扈”“驕橫跋扈”。

二、出處與典故

  1. 經典出處:
    • 《後漢書·梁冀傳》記載,東漢外戚梁冀權傾朝野,漢質帝曾當面稱其為“跋扈将軍”。
    • 唐代孔尚任《桃花扇》中“跋扈将軍噪武昌”亦引用此典。
  2. 文學引用: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以“跋扈城國”形容橫行霸道的行為。

三、語義演變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 反義詞
霸道、蠻橫、專橫 禮讓、恭順
強橫、驕橫、猖狂 謙遜、溫和

五、使用示例

若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筆順、演變細節或更多文學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現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跋扈(bá hù)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或者事物過于嚣張、傲慢自大的行為或态度。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它的部首是足(⻊)和戶(戶),總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車邦》一詩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跋扈可以寫作“魃戶”,其中的“魃”指的是古代傳說中的惡魔之類的存在。現在,我來給你一個例句:“那個領導太跋扈了,整天對下屬發號施令。”關于組詞方面,跋扈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詞組,比如跋扈嚣張、跋扈自大等。它的近義詞有傲慢、狂妄,反義詞則有謙遜、溫和。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