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往鑑 ”。往事可资鉴戒者。 汉 徐干 《中论·贵言》:“故凡道蹈之既难,错之益不易,是以君子慎诸己,以为往鉴焉。” 宋 苏轼 《郊祀奏议》:“昔 西汉 之衰, 元帝 纳 贡禹 之言毁宗庙, 成帝 用丞相 衡 之议改郊位,皆有殃咎,著於史册,往鉴甚明,可为寒心。” 明 沉榜 《宛署杂记·职官》:“往鑑在前,宪令在后。”
见“ 往鉴 ”。
关于“往鉴”的详细解释如下,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回顾历史事件或过往经验,以此作为警示和借鉴。核心内涵是“以史为镜”,强调从过去的成败得失中汲取智慧,避免重复错误。
二、字词解析
三、出处与演变
最早见于东汉徐干《中论·贵言》:“君子慎诸己,以为往鉴焉”,强调对自身言行的审慎。宋代苏轼在《郊祀奏议》中以西汉改制失败为例,提出“往鉴甚明,可为寒心”,进一步强化了该词的历史借鉴功能。
四、应用场景
此词与“前车之鉴”含义相近,但更侧重系统性总结历史经验。如需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中论》《宛署杂记》等文献原文。
《往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回顾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未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它是指通过观察和反思过去的事件和行为,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将来的情况。
根据《康熙字典》,《往鉴》由“彳” (chuò) 部和“金” (jīn) 部组成。其中,“彳”表示走路的意思,用于表示“往”字;而“金”表示金属,用于表示“鉴”字。它的总笔画数是12画,其中“往”部分的笔画数是3画,而“鉴”部分的笔画数是9画。
《往鉴》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和著作。在古代,人们会使用铜镜作为一种工具,用于反射和观察自己的形象。后来,这个词引申为观察和反思过去的经验,以便在未来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意思。
繁体字是指在写法上相对繁复的汉字形式。对于《往鉴》一词,没有繁体字写法,因为它是一个简化字。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会有所不同。对于康熙字典收录的《往鉴》,其古时的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但整体上仍然能够识别为现代的《往鉴》。
1.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往鉴,我们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2. 在做决策之前,先进行深思熟虑,做好往鉴。
组词:经验往鉴、教训往鉴、历史往鉴
近义词:借鉴、参考、经验教训
反义词:忘怀、无视、不学无术
奥思败俗伤化伴宿草莓层宙传受出跨读命发石车丰辩抚尺挂拍含贞黑灯下火和容悦色洪惠阶勋金池经济开发区济世爱民济私鞠翟刊头考功窟窦昆岫劳苦栗蓬梨涡乱真騄骐闾右马鲛扭伤搒笞青溪妹秋衣歧异缺口人亡物在柔桑焫烛儒史散脉颾颾十州水堰叔祖探捡讨探特殊教育天知道廷辩铜声头婚土圭唾井枉矫过激问閲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