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九拜之一。 恽敬 《釋拜》:“ 鄭司農 曰:‘如今之撎。’ 鄭 説非也。撎不跪,肅亦不跪,肅拜則跪……是故不跪而舉手下手曰撎,曰肅;跪而舉下手曰肅拜。謂肅如撎可也,謂肅拜如撎不可也。”《禮記·少儀》:“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 鄭玄 注:“肅拜,拜低頭也。”一本作“拜不低頭也”。《朱子語類》卷九一:“問:古者婦人以肅拜為正,何謂肅拜?曰:兩膝齊跪,手至地而頭不下為肅拜。”按,撎,古“揖”字。
“肅拜”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禮儀形式,屬于“九拜”之一,主要用于表達敬意。以下為詳細解釋:
肅拜是古代跪拜禮中最輕的一種,行禮時需保持莊重恭敬的态度。其核心特點是“兩膝齊跪,手至地而頭不下”(),即雙膝跪地、雙手觸地但頭部不觸地,適用于特定場合或群體。
根據記載,肅拜的動作可分解為:
肅拜比“稽首”“頓首”更輕,僅需俯身拱手,而無需叩頭觸地()。例如,男子行稽首需頭觸地,而女子肅拜僅手觸地。
如需更完整的動作圖示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周禮》原文或朱熹相關注解()。
肅拜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恭敬地行禮拜谒、向尊敬的人表示敬意。
肅拜的字形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部,右邊是“拜”部。它共有7個筆畫。
肅拜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禮儀。在古代,人們在拜會尊敬的長輩、師長、賢達,或參拜神佛時,都要顯示出謙虛恭敬的态度,行禮拜谒,以表達對對方的敬意和敬佩之情。
肅拜(繁體字)
在古代,肅拜的寫法略有不同。肅字的“⺈”部在古時寫作“⺇”,拜字中的“示”字部分在古時寫作“ 礻”,整體寫作“肀拜”。
在重要的場合,我們要肅拜以示對長輩和領導的尊敬。
肅然、肅殺、肅穆、肅清、肅靜等。
恭敬、拜見、敬禮等。
傲慢、無視、冷落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