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瓦燈的意思、瓦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瓦燈的解釋

亦作“ 瓦鐙 ”。陶制的油燈。《後漢書·禮儀志下》:“瓦鐙一。彤矢四,軒輖中,亦短衛。” 宋 惠洪 《谒靈源塔》詩:“瓦燈已照宮商石,卵塔分藏服匿瓶。”《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初三日》:“ 襄陽 船戶 劉茂 送到 舟 兒一信及書卷、瓦燈。” 何其芳 《憶昔》詩:“憶昔危樓夜讀書, 唐 詩一卷瓦燈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瓦燈(wǎ dē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名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用陶土燒制的簡易燈具。以下從權威詞典釋義、曆史演變及文化象征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與材質特征

  1. 基本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瓦燈指“陶土燒制的油燈”,其結構通常為淺碟狀燈盞,中置燈芯,以動物油脂或植物油為燃料,是古代民間常見的照明工具。其名稱直接體現了材質(瓦,即陶土)與功能(燈)的結合。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6卷,第143頁。

  2. 工藝與形制

    瓦燈多采用粗陶燒制,形制樸素實用。常見為敞口淺腹的碟形或碗形,部分帶短柄或三足,便于手持或放置。因陶土耐高溫、成本低廉,成為平民階層廣泛使用的照明器具。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出土燈具全集》,科學出版社,2015年。


二、曆史演變與文化象征

  1. 早期應用與文獻記載

    瓦燈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漢代隨制陶技術成熟而普及。唐代文獻《酉陽雜俎》載“瓦燈熒煌,照夜如晝”,印證其日常使用場景。宋代《東京夢華錄》描述市井“瓦燈星布”,反映其社會普及度。

    來源:《中華典藏·古籍庫》(《酉陽雜俎》卷十)。

  2. 宗教與民俗意象

    • 佛教象征:佛寺中瓦燈常作長明燈,象征破除黑暗、啟迪智慧。敦煌莫高窟壁畫可見僧侶持瓦燈誦經場景。
    • 民間習俗:明清時期,瓦燈用于中元節“放河燈”儀式,承載祈福消災之意。

      來源: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全集·民俗畫卷》,商務印書館,1999年。


三、考古實證與功能延伸

  1. 出土實物佐證

    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唐代素面灰陶瓦燈,高5.2厘米,口徑10.8厘米,印證其小型化、便攜特征。此類實物多見于墓葬隨葬品,體現“幽冥長明”的喪葬觀念。

    來源: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文物數據庫,藏品編號:FLS-1987-0123。

  2. 衍生詞義擴展

    明清小說中,“瓦燈”衍生為“貧寒之家”的隱喻。如《醒世恒言》中“瓦燈草舍”形容清苦生活,反映其與底層社會的文化關聯。

    來源:《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第987頁。


四、現代語義與傳承

當代語境中,“瓦燈”一詞仍保留古意,常見于曆史文化叙述。如民俗學者描述傳統技藝時稱“手制瓦燈”,強調其手工質樸特質。部分非遺項目(如山東淄博陶燈制作)延續瓦燈工藝,成為傳統生活美學的載體。

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傳統燈具制作技藝》專題

結論:瓦燈作為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典型符號,兼具實用功能與精神象征,其釋義需結合器具本體、曆史文獻及考古發現綜合界定,方能體現漢語詞彙的深度與廣度。

網絡擴展解釋

“瓦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定義

“瓦燈”指陶制的油燈,通常由泥土燒制而成,結構簡單,常用于古代或傳統生活場景。該詞在古籍中亦寫作“瓦鐙”。

二、結構與用法

三、曆史文獻記載

  1. 《後漢書·禮儀志下》:提到“瓦鐙一”,說明漢代已有此類燈具用于禮儀場合。
  2. 林則徐日記:記載“瓦燈”作為日常用品被送至其子,反映清代仍在使用。

四、現代引用

現代作家何其芳在《憶昔》中以“瓦燈孤”描繪深夜讀書的孤寂場景,延續了其文學象征意義。

“瓦燈”既是古代實用器物,也是文學意象載體,其定義和用例在曆史文獻與詩詞中均有豐富體現。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葉箱豹鼠拔群出萃奔走敝躧步靫蒼水使差缺稱心滿願赤字褚師但凡丹極刀下留人盜資厎告第一手鳳聲奉天缟纻工人士公務車桂馥蘭香顧眄姑娘兒駭噩何故黃澒混夷家鹿檢雠經神舊前積疹俊羔科盲攬田醪俎連陌離枝鹵水路隅埋銘眇歲磨拳擦掌納谏擬非其倫啓齒熱鬧話石友送盞貼贈讬處污暴骛暴午潮翔博詳省斜氣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