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瓦鐙 ”。陶制的油燈。《後漢書·禮儀志下》:“瓦鐙一。彤矢四,軒輖中,亦短衛。” 宋 惠洪 《谒靈源塔》詩:“瓦燈已照宮商石,卵塔分藏服匿瓶。”《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初三日》:“ 襄陽 船戶 劉茂 送到 舟 兒一信及書卷、瓦燈。” 何其芳 《憶昔》詩:“憶昔危樓夜讀書, 唐 詩一卷瓦燈孤。”
“瓦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瓦燈”指陶制的油燈,通常由泥土燒制而成,結構簡單,常用于古代或傳統生活場景。該詞在古籍中亦寫作“瓦鐙”。
現代作家何其芳在《憶昔》中以“瓦燈孤”描繪深夜讀書的孤寂場景,延續了其文學象征意義。
“瓦燈”既是古代實用器物,也是文學意象載體,其定義和用例在曆史文獻與詩詞中均有豐富體現。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瓦燈是指一種使用瓦作為燈罩的燈具。它由一個瓦制成的燈蓋和燈座組成。瓦燈廣泛應用于古代的宮殿、廟宇、家庭和街道。
瓦(wǎ)是瓦燈的拆分部首,它包含4個筆畫。
燈(dēng)是指示燈的燈部分,它包含6個筆畫。
瓦燈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燈具中,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和西周時期。在古代,瓦燈被廣泛用作宮殿、廟宇和家庭的照明工具。
瓦燈的繁體字為「瓦燈」。
在古代,瓦燈的漢字寫法為「瓦燈」。
1. 暮色降臨時,瓦燈開始亮起。
2. 街上挂滿了瓦燈,煞是好看。
瓦燈無夜(意為夜晚中瓦燈無休止地亮着,形容繁忙的夜晚)
燈籠、油燈
電燈、日光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