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瓦鐙 ”。陶制的油灯。《后汉书·礼仪志下》:“瓦鐙一。彤矢四,轩輖中,亦短卫。” 宋 惠洪 《谒灵源塔》诗:“瓦灯已照宫商石,卵塔分藏服匿瓶。”《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初三日》:“ 襄阳 船户 刘茂 送到 舟 儿一信及书卷、瓦灯。” 何其芳 《忆昔》诗:“忆昔危楼夜读书, 唐 诗一卷瓦灯孤。”
“瓦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瓦灯”指陶制的油灯,通常由泥土烧制而成,结构简单,常用于古代或传统生活场景。该词在古籍中亦写作“瓦鐙”。
现代作家何其芳在《忆昔》中以“瓦灯孤”描绘深夜读书的孤寂场景,延续了其文学象征意义。
“瓦灯”既是古代实用器物,也是文学意象载体,其定义和用例在历史文献与诗词中均有丰富体现。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瓦灯是指一种使用瓦作为灯罩的灯具。它由一个瓦制成的灯盖和灯座组成。瓦灯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宫殿、庙宇、家庭和街道。
瓦(wǎ)是瓦灯的拆分部首,它包含4个笔画。
灯(dēng)是指示灯的灯部分,它包含6个笔画。
瓦灯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灯具中,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和西周时期。在古代,瓦灯被广泛用作宫殿、庙宇和家庭的照明工具。
瓦灯的繁体字为「瓦燈」。
在古代,瓦灯的汉字写法为「瓦燈」。
1. 暮色降临时,瓦灯开始亮起。
2. 街上挂满了瓦灯,煞是好看。
瓦灯无夜(意为夜晚中瓦灯无休止地亮着,形容繁忙的夜晚)
灯笼、油灯
电灯、日光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