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貼贈的意思、貼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貼贈的解釋

封建時代,以漕運虧損為名,要民戶補貼其損耗部分。 清 齊彥槐 《海運四詩寄潘吾亭觀察》:“貼贈有銀米,幾抵腳價中。”《清史稿·食貨志三》:“ 康熙 十年,議定 江寧 等府起運耗米及正糧一體貼贈, 蘇 、 松 、 常 三府改折灰石,幫貼漕折等銀悉免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貼贈”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分析:

基本含義

在封建時代,貼贈指官府以漕運(水路運輸糧食)過程中的損耗為理由,要求民戶額外補貼損耗部分的錢糧。這一制度常見于明清時期,例如《清史稿》中記載康熙十年曾對相關補貼政策進行調整。

文獻例證

  1. 清代齊彥槐在《海運四詩寄潘吾亭觀察》中提到:“貼贈有銀米,幾抵腳價中”,表明貼贈包含銀錢和糧食,數額接近運輸費用。
  2. 《清史稿·食貨志三》記載了江甯等地的貼贈政策調整,說明其曾是官方財政手段之一。

其他可能的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網絡詞典(如)将“貼贈”解釋為贈送禮物時附加卡片的行為,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誤用或引申。

貼贈的核心含義指向封建社會的稅收附加制度,而非現代意義上的禮物饋贈。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清史稿》《漕運全書》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貼贈》的意思

《貼贈》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給予貼紙或其他禮物作為贈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貼贈》的部首是貝部,拼音為bèi,總共包含11個筆畫。

來源

《貼贈》一詞源于古代的民間傳統,常用于節慶之時,人們會制作或購買各種貼紙、福字、挂飾等裝飾物,以此互相贈送,以表達美好祝福。

繁體

《貼贈》的繁體字為「貼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所變化,關于《貼贈》,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具體可查閱古代文獻。

例句

1. 這是我貼贈給你的福字,希望你新年快樂。

2. 她特地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個小禮物,作為課程結束的貼贈。

組詞

組詞: 貼紙、貼畫、贈品、贈送、贈予。

近義詞

近義詞: 贈予、饋贈、饋賜。

反義詞

反義詞: 收獲、索取、索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