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大雅·民勞》:“式遏寇虐,無俾民憂。” 鄭玄 箋:“式,用;遏,止也。”後以“式遏”為:遏制;制止。《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臣等備位,不能匡救禍亂,式遏姦逆,奉令震悚,肝心悼慄。”《梁書·王茂傳》:“ 茂 以不能式遏姦盜,自表解職,優詔不許。” 宋 司馬光 《言程戡第二劄子》:“ 趙諒祚 數違舊制,易姓建官,妄有邀求,不遵朝命, 戡 不能式遏,而容納其使。”
(2).防衛;抵禦。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滞》:“ 尹生 委衿帶之職,違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周書·梁昕傳》:“尋又移鎮 閻韓 。式遏邊壘,甚著誠信。”《隋書·達奚長儒傳》:“ 長儒 受任北鄙,式遏賊寇,所部之内,少将百倍。” 唐 李德裕 《牛僧孺等奉敕公卿集議其中有未盡處須更令分析謹連如前》:“又近者 回鶻 攻劫 雲州 ,漸入内地,節級城守,莫能式遏。亦未見鄰近堡栅首尾救援者。” 明 楊慎 《大中丞百川張公招飲靜居寺十四韻》:“晏粲倚 文翁 ,式遏懷 葛亮 。”
“式遏”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來源總結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遏”的單字釋義或文獻例證,可參考《爾雅》《抱樸子》等古籍。
《式遏》是一個漢語詞語,有着限制和阻止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阻止或限制某個事物的發展或行動。
《式遏》由兩個漢字組成:式(shì)和遏(è)。
式字的部首是弟,是一個四畫漢字;遏字的部首是辵,是一個十一畫漢字。
《式遏》一詞并沒有被收錄在主流的漢語字典中,所以它的來源目前不明确。同時,由于它的使用較少,沒有官方的繁體字形。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式字的變體有 "式" 和 "式" 兩種寫法。遏字古代的變體為 "遏"。
1.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式遏住犯罪的增長。
2. 這個公司的成功式遏制了競争對手的擴張。
組詞:抑遏、遏止、制止式
近義詞:限制、控制、阻止
反義詞:促進、推動、鼓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