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兵众。《吴子·料敌》:“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徼倖战功。”
(2).指门徒。《汉书·儒林传·周堪》:“ 钦章 皆为博士,徒众尤盛。”《坛经·行由品》:“ 五祖 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乃学其讲道学,聚徒众,收门生,以博名高,图富贵。”
“徒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兵众
指军队或士兵群体,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吴子·料敌》中提到:“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这里强调军队的规模或状态。
门徒或追随者
指某人的学生、弟子或信仰同一理念的群体。如《汉书·儒林传》记载“钦章皆为博士,徒众尤盛”,描述儒家学者的追随者众多。
现代引申义
在当代语境中,可泛指缺乏独立思考、盲目跟从的人群,含贬义。例如“利用刊物对世人洗脑,招徕徒众”。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或出处,可参考《汉书》《吴子》等文献。
徒众(tú zhòng),又称“徒群”,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首组成:徒(彳)和众(人)。它有多种不同的意思和用法,下面将逐一介绍。
“徒”字由“彳”,表示“行走”之意的部首,以及由5画构成的“丿”构成; “众”字由“人”,表示“人”之意的部首,以及由6画构成的“㇏”构成。
“徒众”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运篇》中,原意为“随从、跟随者”之义。后来,它的意义不断扩大,成为可以指代一群人、一众人的词汇。
在繁体字中,徒众的写法为“徒眾”,保留了部分简化字所省略的直线和笔画,形状更为复杂。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以“徒众”为例,它的古代写法多样,如“徒衆”、“徒終”等,都是在形状和构造上稍有不同。
1. 他的教诲得到了徒众们的认同和追随。
2. 这位演说家引来了一大群徒众,场面非常热闹。
衍生词:
1. 徒步:指徒步行走,没有使用交通工具。
2. 徒劳:指劳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3. 众多:指数量众多,人数众多。
1. 人群:指团体中聚集一起的人,与徒众的意思相近但稍有差异,不强调追随的关系。
2. 群众:指广大的人民群众,一般用于政治、社会等方面。
反义词主要取决于具体语境,例如:
1. 领导:与徒众相对,表示指导、引领他人的人。
2. 高手:与徒众相对,指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非常精通而成为佼佼者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