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互薦舉。《楚辭·離騷》:“世并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 王逸 注:“相與朋黨,并相薦舉。”
2.同時薦舉。《漢書·宣帝紀》:“唯恐羞先帝聖德,故并舉賢良方正以親萬姓。”
3.同時列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事對者,并舉人驗者也。” 清 周中孚 《鄭堂劄記》卷二:“因知《招魂》乃 原 作也。若屬 宋玉 所作, 史公 必不與諸篇并舉。”
並舉(現代漢語多寫作“并舉”)是現代漢語常用詞,其核心含義指同時進行或同等重視兩種或多種事物,強調并行不悖、協同發展的關系。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指同時興辦、同等重視或協同發展多個方面的事物,不分先後主次。常用于描述政策、方針、發展策略等需兼顧多方的情況。
示例: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并舉;理論與實踐并舉。
二字組合強調并列興起、同步推進的動作狀态。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定義:
并舉:動詞。不分先後,同時舉辦:工農業并舉|多種經營,并舉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雖為現代常用詞,但“并舉”概念在古籍中已有體現:
多用于政策表述、發展規劃、學術論述等正式語境,如:
鄉村振興需産業振興與生态保護并舉。
教育應知識傳授與人格培養并舉。
參見:并重、并行、協同發展
“並舉”(現簡體寫作“并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含義:
相互薦舉
指古代通過互相推薦形成朋黨的行為。如《楚辭·離騷》中“世並舉而好朋兮”,王逸注解為“相與朋黨,並相薦舉”。此義項強調群體間的利益性推舉。
同時薦舉
指同時選拔或任用多人。例如《漢書·宣帝紀》記載“故並舉賢良方正以親萬姓”,體現古代人才選拔制度中同時推舉多人的做法。
同時列舉
用于文辭或論述中并列提出事物。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麗辭》提到“事對者,并舉人驗者也”,指通過并列事例論證觀點。
現代引申義:同時進行
現代語境中擴展為“兩種或多種事物共同發展”,如“工業化與環境保護并舉”。此用法多見于政策或規劃類文本,強調協調性。
補充說明
哀丐安佚逼禅傳房牀衽蛋白酶躭代典物電子計算機蝶粉蜂黃頂門立戶東堂桂杜絕二禬子鄂渚焚琴煮鶴佛餅赴節該究隔路供餽光照度豪縱兼人之勇挾生金凳嵇琴卷石勒帛遼險麻捶謾不經意眉門媒染秘玩敧側竊號鵲鑪壤流入告三番事極漱滌水摸抒心梳子肆伐同咨頭腦酒吐翕望路婉晦萎絶穩足五善象箸消融喜得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