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的意思、列車的詳細解釋
列車的解釋
(1) [train]∶衆多連續的車輛。一般指火車,尤指由牽引機車和運貨或載客的車廂組成的連挂成列的火車
軍用列車
國際列車
(2) [trip]∶采礦作業中連在一起像列車一樣拖挂着的一串車
詳細解釋
(1).衆多連續的車輛。 漢 王粲 《雜詩》之二:“列車息衆駕,相伴緑水湄。”
(2).由機車(通稱火車頭)拖帶的連挂成列的火車。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五章四:“鐵路上有一串列車被兩個車頭拖着,象恐龍的角鳍那樣,車外都載滿着人,在慢慢地爬。”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十一章:“整個列車立刻沸騰起來。”
詞語分解
- 列的解釋 列 è 排成一行:羅列。行(俷 )列。隊列。列島。 名,衆:列位。列強。列傳(刵 )。 擺出:列舉。 安排到某類事務之中:列席。 量詞,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列火車。 類:不在此列。 姓。 古同“烈”,
- 車的解釋 車 (車) ē 陸地上有輪子的交通工具:火車。車駕(帝王的馬車)。車裂(中國古代一種殘酷的死刑,俗稱“五馬分屍”)。前車之鑒。 用輪軸來轉動的器具:紡車。水車。 用水車打水:車水。 指旋床或其他機器:
網絡擴展解釋
“列車”是指由機車牽引或自帶動力的多節車廂組成的、沿固定軌道行駛的交通工具,主要用于運輸乘客或貨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 鐵路運輸工具:列車通常指在鐵軌上運行的連挂車組,由機車(火車頭)或動車組提供動力,通過車廂承載人或貨物。
- 廣義延伸:有時也用于比喻連貫行進的事物(如“人生列車”),但核心含義仍以交通工具為主。
2. 詞源與構成
- 詞源:中文“列”意為排列、序列,“車”指交通工具,合指“成列行駛的車廂”。
- 結構組成:
- 機車:傳統列車由蒸汽、内燃或電力機車牽引。
- 動車組:現代高鐵等列車采用動力分散式設計(每節車廂自帶動力)。
- 車廂:客運車廂分座席、卧鋪等;貨運車廂包括敞車、罐車、集裝箱車等。
3. 主要功能與分類
- 客運列車:
- 高鐵/動車:時速200-350公裡,如中國“複興號”。
- 普速列車:如普通火車、城際列車。
- 城市軌道:地鐵、輕軌等短途通勤列車。
- 貨運列車:
- 運輸煤炭、石油、集裝箱等大宗貨物。
- 特殊用途:如冷鍊運輸車、軍事專列。
- 特殊列車:
4. 技術發展
- 動力演進:從蒸汽機車(19世紀)→内燃機車(20世紀初)→電力機車(20世紀中期)→磁懸浮列車(21世紀)。
- 速度提升:傳統列車時速約60-160公裡,高鐵可達350公裡,磁懸浮(如上海磁浮線)時速達430公裡。
- 智能化:自動駕駛列車、智能調度系統逐步應用。
5. 相關術語
- 編組:列車車廂的數量與排列方式(如8編組、16編組)。
- 時刻表:列車出發與到達時間的規劃表。
- 軌道信號:保障列車安全運行的信號系統(如閉塞系統、ATP防護)。
安全與規範
- 安全措施:包括緊急制動、軌道監測、防災系統等。
- 國際标準:不同國家對列車軸重、軌距(如标準軌1435mm)、電氣化标準有統一規範。
如需更專業的鐵路術語或技術細節,可進一步提供具體方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列車》的意思
《列車》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輛由機車和車廂組成的行駛在鐵軌上的交通工具。常用于指代火車、高鐵等陸上交通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列車》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是“刂”(刀刃部),右側是“車”(車部)。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列車》一詞最早出現在《法言·命名》這篇文章中。由于其大規模運輸人和物品的能力,在現代生活中變得普遍而重要。
繁體
《列車》的繁體字是「列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列車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由于書寫方式的演變,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已有變化。然而,在古代文獻中經常使用「列車」這一詞,表示相似的含義。
例句
1. 我明天要坐一趟列車去北京。
2. 列車準點出發。
3. 我喜歡坐火車,因為在列車上可以欣賞美麗的風景。
組詞
1. 高鐵列車
2. 動車列車
3. 特快列車
4. 快車列車
近義詞
火車、鐵路列車
反義詞
步行、自行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