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不祥的意思、三不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不祥的解釋

(1).三種不吉祥的事。指國之三不祥。《晏子春秋·谏下十》:“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漢 王充 《論衡·四諱》:“﹝ 魯哀公 ﹞復問曰:‘何謂三不祥?’對曰:‘不行禮義,一不祥也;嗜欲無止,二不祥也;不聽規諫,三不祥也。’”

(2).三種不吉祥的事。指己身之三不祥。《荀子·非相》:“幼而不肯事長,賤而不肯事貴,不肖而不肯事賢,是人之三不祥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不祥”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經典概念,在不同文獻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體系,分别對應國家治理與個人行為的警示:


一、國家治理層面的“三不祥”(出自《晏子春秋》)

這一解釋強調統治者用人不當的危害,主要包含三層遞進含義:

  1. 有賢而不知:國家存在賢能人才,但君主未能發現或識别;
  2. 知而不用:明知人才存在卻不任用;
  3. 用而不任:任用人才卻未給予信任與實權。

晏子以此勸谏齊景公要知人善任,否則将導緻政治腐敗、國家衰敗。此說法的核心在于強調識才、用才、信才的連貫性,對現代管理仍有啟示。


二、個人行為層面的“三不祥”(出自《荀子·非相》)

荀子從社會倫理角度提出個人行為的三種不祥征兆:

  1. 幼而不肯事長:年輕人不敬重長輩或經驗者;
  2. 賤而不肯事貴:地位低者不服從合理權威;
  3. 不肖而不肯事賢:能力不足者不願向賢能者學習。

這三者均指向違背社會秩序與學習規律的後果,荀子認為此類行為會導緻個人發展受阻、人際關系惡化。


總結對比

體系 出處 核心指向 現代啟示
國家三不祥 《晏子春秋》 用人制度缺陷 人才戰略需系統化、信任化
個人三不祥 《荀子》 倫理秩序破壞 尊重規則與謙遜學習的重要性

兩種解釋分别從宏觀治國與微觀修身的視角,體現了古代思想中“人事決定吉兇”的實用哲學。需注意具體語境選擇釋義,例如讨論管理問題時側重晏子之說,分析個人修養則參考荀子觀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不祥》這個詞的意思

《三不祥》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指三種不吉利的征兆或不幸的事物或現象。它是指與災難、厄運有關的事物,可以預示不好的結果。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常常避免接觸與《三不祥》相關的事物,以避免不利或不幸的發生。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不祥》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三,不和祥;它的總筆畫數為19筆。

來源

《三不祥》這個成語的來源不是很确切,但常用于描述不吉利的預兆或事物。它可能來自于古代中國民間的迷信觀念和占卜文化。人們在面對不利的情況或征兆時,會用這個成語來表達他們對不好結果的擔憂。

繁體

《三不祥》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三不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關于《三不祥》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不同于現代的寫法,但具體寫法無法确定。

例句

1. 這場暴雨,簡直是三不祥,不僅造成了洪水災害,還導緻了房屋倒塌。

2. 這個年份以來,公司連連遭遇三不祥,不斷遭受損失。

組詞

三不拘一、三不肯定、三連冠

近義詞

兇兆、不祥之兆、厄運

反義詞

吉兆、祥瑞、幸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