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茹的意思、吐茹的详细解释
吐茹的解释
(1).吐刚茹柔。《旧唐书·温造传》:“然 造 之举奏,无所吐茹。朝廷有丧不以礼、配不以类者,悉劾之。”《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八年》:“ 祐 数临督司,有不吐茹之节。” 明 刘基 《郁离子·天道》:“抑天不能制物之命而听从其自善恶乎?将善者可欺,恶者可畏,而天亦有所吐茹乎?”参见“ 吐刚茹柔 ”。
(2).比喻为政的宽严。 唐 白居易 《崔咸可洛阳县令制》:“然宰大邑,如烹小鲜。人扰则疲,鱼扰则馁;宽猛吐茹,其鉴于兹。”
(3).比喻钱财的出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节色6*欲》:“是天也者,用地之物也;犹男为一家之主,司出纳吐茹之权者也。”
词语分解
- 吐的解释 吐 ǔ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吞纳咽 吐 ù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吞纳咽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茹的解释 茹 ú 吃,引申为忍受:茹素。茹荤。茹痛(忍痛)。含辛茹苦(原意吃苦辣的东西,引申为忍受辛苦)。茹古涵今(接受、包含古今的所有知识)。 臭,败:“以茹鱼去蝇,蝇愈至,不可禁”。 柔软:“柔茹而寡断。 菜:“菜茹有畦”。 根互相牵连的样子:“拔茅茹”。 姓。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吐茹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吐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源于"吐刚茹柔"这一成语的简缩形式。主要解释如下:
-
本义与成语来源:
- "吐茹"的本义指"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欺软怕硬、畏惧强横而欺压弱小。
- 其完整形式"吐刚茹柔"典出《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这里赞美仲山甫不欺软怕硬的美德,反衬了"吐刚茹柔"的卑劣行为。
-
引申义与行为特质:
- 引申为形容人处事不公、没有原则、趋炎附势。指对待不同的人或事,根据其强弱、地位高低而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强者阿谀奉承、对弱者欺凌压迫。
-
词义构成分析:
- 吐:本义是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引申为抛弃、排斥。
- 茹:本义是"吃",引申为包含、忍受、接纳。
- 因此,"吐茹"字面即"排斥(刚硬者)而接纳(柔软者)",形象地描绘了欺软怕硬的行为模式。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对"吐茹"及"吐刚茹柔"有详细释义和引证,明确指出其源自《诗经》,并解释其比喻义。这是目前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注:在线公开访问受限,通常需通过图书馆或付费数据库查阅)
- 《辞源》(第三版):作为一部主要收录古汉语词汇和文史典故的大型辞书,对"吐刚茹柔"的词源(《诗经》)和含义("比喻怕强欺弱")有明确解释。商务印书馆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注:在线公开访问受限,通常需通过图书馆或付费数据库查阅)
-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录大量古代汉语词汇,对"吐刚茹柔"的解释清晰准确,点明其出处和含义。
- 《诗经》原典:《大雅·烝民》篇是理解"吐茹"含义最原始、最根本的文献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吐茹”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
吐刚茹柔
源自成语“吐刚茹柔”(出自《诗经·大雅·烝民》),意为“怕硬欺软”,即对强硬者退让,对软弱者欺凌。例如《旧唐书·温造传》提到温造在举奏时“无所吐茹”,指其不畏强权、不欺弱小的正直态度。
-
比喻为政的宽严
指执政时宽厚与严厉的平衡。如白居易《崔咸可洛阳县令制》中以“宽猛吐茹”形容治理大邑需像烹小鲜般掌握火候,避免过度干预。
-
比喻钱财的出入
引申为财务收支的管理,但具体文献例证较少,可能因语境不同而灵活使用。
二、词源与用法
- 历史文献:常见于古代史书和政论,如《资治通鉴》用“不吐茹之节”赞扬官员的刚正不阿。
- 现代使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
三、关联扩展
- 近义词:欺软怕硬、外强中干(仅限“吐刚茹柔”义项)。
- 反义词:刚正不阿、不卑不亢。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奥林匹克格言悖炽鳖闷驳吏博唼不求人成益沉静寡言出线跌大坻隤冬季二臣耳根清浄燔燃飞射父系氏族公社膏场綉浍淈淈函丈弘敏哗众狐尿刺疮渐包降液荐寝胶枣尽爱牢落镣竈六誓礼职笼合漏兜明辉墨啓墓表内妇旁礴潜逵谦人巧诈骑箕尾七星岩七子八壻趋尚溶溶曳曳如操左券色叫烧焊十目十手师相衰谢贪婬顽固堡垒忨愒巫师习察膝点心卸任